同樣位在香港新界古洞的鉅利醬園,最初在土瓜灣起家,已有近八十年歷史,原本經營的是雜貨糧油生意,四十年代後期,在九龍城開起醬園,製作的麵豉最有名,五十年前因啟德機場發展所需搬遷至古洞北。原以為有了安身立命之處,沒想到辛苦經營半世紀,新界東北的發展計畫使得危機再現,鉅利醬園面臨第二度失去根據地的窘境。古洞地方大,適合生曬醬油,如果沒法繼續在古洞待下去,寸土寸金的香港哪裏還能找到幾萬呎的空地供醬園設廠?
另一家位在青山公路古洞段的調源醬油糖薑食品廠,據說鏞記老闆甘健成生前經常讚揚其豉油味佳。調源醬油是最早搬入古洞北的醬油廠之一,歷史超過七十年,以生產甜醋、糖漿和糖薑聞名,調源的創辦人呂佳原在葵涌做醬園,後來在古洞買地設廠,門市設在深水埗北河街,曾經看到報導稱第二代老闆無意打理家族生意,改由老員工接棒。不禁聯想起臺中的太陽堂餅店,出生於臺中,自由路上好幾家賣太陽餅的鋪子,但是臺中人都知道真正的老店店内墻上有顏水龍的向日葵畫作,店開了數十年,第二代也已年邁,同樣後來由店内員工在同一條路上繼續做著太陽餅。
走訪古洞之前,我聽說古洞過去種植菸葉,暗自揣想或許還能看到碩大碧綠的菸葉,沿路卻未能發現,台灣南端的美濃,多年前也是菸葉產地,種植的菸葉由菸酒公賣局收購,台灣菸酒廢除公賣制度後,連帶影響當地菸農生計,如今改種水蓮可謂轉型成功,原本的野菜如今超市常見,且更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的追求。
香港除了古洞,元朗也可見到近百年歷史的醬園,前文在採訪中提及美國新措施對香港醬園外銷影響的黎定顯,他的曾祖父一八九八年在港島中環開創品珍,隨後在九龍城設立醬園,一九六一年遷往元朗洪水橋,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


品珍醬園
一九二八年創辦的冠珍醬園,產品包括豉油、海鮮醬、辣椒醬等,過去冠珍的產品九成為外銷,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是北韓的盟友,在美國與聯合國的推動下,其他國家對中國實施禁運,禁運使香港的建築業、房地產業、織造業、運輸業、五金業、倉庫業、銀行業、橡膠業、洋行業等都遭受嚴重打擊。[1]那時唐人街可以買到的冠珍醬料撫慰了海外華人的對家鄉味的思念,冠珍最早是從九龍城東頭村起家,同期還有同珍、美珍(即九龍醬園)等「珍」字輩品牌。二戰時期醬園被日軍徵收用作擴建啟德機場,冠珍轉往九龍城附近的打鐵街繼續營業,戰後香港政府發展九龍城,冠珍於是在1967年將工廠遷至元朗。
由於冠珍過去以外銷爲主,香港人反而對這個品牌不熟悉,冠珍第四代傳人陳天佑希望更多香港人認識自家產品,八十年代曾在上環設有門市,後來因故結束,就沒再設零售點。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愈來愈多人重視食物安全,冠珍開始打出香港製造在市場上建立品牌形象。除了在超級市場上架,二零一八年五月還在元朗三聯書店設置期間限定店,以文藝為主題,售賣醬油產品,和台灣的傳統醬油產業相似,企圖結合文創的概念吸引更多消費者。原本的設計容量大,對小家庭來說不適合,食用期也太長,所以改產較小容量,設計也走向時尚,不過蠔油包裝則故意走懷舊風,形成不一樣的印象。雖然部分產品有新外觀,原有的包裝也繼續生產,因為有些消費者是靠包裝認產品,未必記得品牌。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冠珍,特意與飲食專欄作家合作,設計製作食譜,提供綫上示範視頻,配以中英文字幕,網絡傳播無遠弗屆,讓非華裔美食愛好者也可以嘗試豉油鹹鮮美味。

起源於廣州的豉油西餐如今也是香港特色之一
[1]陳昕,郭志坤:《香港全記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第一卷,P286,P28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