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的電影《食神》,很多觀眾印象深刻,當然和其中一些誇張的橋段有關,也因此一些經典台詞有人甚至會背,可見其影響層面頗廣,電影中的黯然銷魂飯,也名聲大噪,餐廳模仿推出,其實就是叉燒飯,加荷包蛋,重點是叉燒肉是否肥瘦合宜,火候恰當,調味甜鹹平衡,色澤艷麗為視覺加分,荷包蛋最好蛋黃微帶糖心,這樣蛋白邊緣微焦,內裡鮮嫩柔軟,蛋黃邊緣熟,粉質口感混入蛋白的軟嫩,而糖心蛋黃汁流出滲入飯裡,一枚荷包蛋的味道就變得豐富了。
曾在媒體上看到報導,雖然街頭常見叉燒飯,但是是否能銷魂又另當別論,香港四大名廚之一戴龍師傅監製的食店,所製作的叉燒選的是梅頭肉,先以玫瑰露酒醃製,紅艷色澤不靠色素,而是以醬料和焦糖上色,外層烤的焦香,但是入口多汁不韌。叉燒好還不夠,白飯與煎蛋也重要,戴師傅選用的是黑龍江五常米,煮成飯粒粒分明,還混入少量帶有木質和茶葉香的北美野米,口感更好。雞蛋則選用「初生蛋」,初生蛋的含水量比一般雞蛋要少,煎成荷包蛋蛋黃濃稠味香,更適合拌飯。
銅鑼灣的再興燒臘店不但歷史悠久,還曾獲米其林推薦,周星馳電影讓人留下印象後,也有餐廳就已黯然銷魂飯來吸引客人,其實叉燒在香港是非常尋常的食物,可配飯配麵,也可包進腸粉中。

愈來愈講究的黯然消魂叉燒飯,售價自然比一般燒味店高,但口味因人而異,香港人可能各有心中所愛,未必迷信名店。
其實來到香港後,我吃燒鴨油雞燒腩都比叉燒多,主要是因為叉燒對我來說味道偏甜。電影裡黯然消魂叉燒飯之所以滋味令人難忘,還是和情感記憶有關,我也更喜歡小時候所吃到的叉燒,台灣在上世紀末曾經出現過港式餐廳潮,一些香港師傅前往開餐廳,手藝純正,但是因為食材來源和香港略有不同,所以需要作出調整,呈現出來的味道在某些菜品上也顯出些微差異。
但是更早的時候,也有從廣東來的師傅在台灣開店,所以我從小就熟悉叉燒肉的味道,尤其喜歡以叉燒帶便當,從小學到中學,我都是帶媽媽為我準備的便當,有時遇到事忙,媽媽沒準備便當菜,就會在燒味店切一份叉燒,然後煎兩枚荷包蛋,炒一點青菜,給我和哥哥帶便當。

年紀尚小的我口味和今天有些變化,當時特別喜歡便當裡帶叉燒,切片的叉燒外層艷紅的色澤會將便當裡的白飯染紅,叉燒邊緣的米粒呈現出漂亮的粉紅色,甜味同時滲入飯中,甜甜鹹鹹正好下飯,這才是屬於我的黯然消魂叉燒飯,雖然是在回憶裡,但也就因為已經定格存在回憶裡,我不需擔心它會發生改變,或消失不見。
屬於我的黯然消魂叉燒飯,可能不是出自大廚之手,但是是否師出名門,現在也難追究,當時台灣的粵式餐館,廚師既然是從廣東來到台灣,他們帶來了廣東菜好滋味的同時,也帶來了屬於他們家鄉的記憶,很長一段時間裡,家鄉的記憶每想起,心頭總是黯然,范仲淹的詞蘇幕遮: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那時來到台灣的廣東廚師,當真是領略了黯然的真意吧。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許多行業都企圖在低谷振作,巴士站牌看見廣告詞:山映斜陽天接水。同樣是范仲淹的詞,我暗暗為巴士公司工作人員素養喝采,廣告詞是想吸引大眾搭乘巴士前往東涌機場維修區附近看夕陽,航空業蕭條連帶影響了東涌,又是另一波黯然,難怪電影中黯然銷魂搭配的是叉燒飯,人生是苦的,需要一些甜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