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吃牛腩

标签:
美食 |
香港人吃牛腩依其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坑腩、崩沙腩、爽腩,這三種牛腩的分別是:坑腩是近肋骨處的肉,牛肉味較明顯,肉質纖維也較明顯;崩沙腩肉質較鬆軟滑嫩,連一層膠質,一隻牛身上切下的崩沙腩只能做幾碗,通常最早賣完;爽腩則是崩沙腩最尾的部分,一片薄膜連少許膠質油脂,牛肉味比較清淡,喜歡有嚼勁者可選擇爽腩。
街上最常見的牛腩口味分清湯、紅燒、咖哩、侯柱。
有些人覺得清湯腩最吃得出原味,行內稱「腩角」的最美味,也就是崩沙腩部份最靚的一塊肉,連帶筋膜的腩邊,口感爽滑軟糯兼容,一隻牛最多約只得五斤,一般如非熟客是沒有機會吃到的。至於清湯腩的湯底是用牛肩頸骨煲出來的,煮多少斤腩角就用多少斤骨,一比一的份量,燜出的肉才夠味,然後加入陳皮、甘草、紅棗、八角、草果、香葉、薑。不用冰糖,甜味是來是來自紅棗和甘草。清湯要先熬兩小時,然後放入腩角小火燜兩小時,湯面的油分要撇走,湯底才能清而不濁,香甜不膩。
紅燒牛腩除了潮州式口味,也有融合上海風味的,如周記牛腩麵,牛腩夠軟爛,筋的部分夠滑嫩,麵條則用的是上海粗麵,聽說周記麵店最有早是以油渣麵起家,是一家很有歷史的麵店,當年是個小麵攤,如今有了店面,麵的口味也有了多種選擇,這裡的牛腩麵,不論牛腩還是麵條都不屬於香港常見的潮州粉麵,也不是清湯腩或柱侯牛腩,倒也另成一格。
柱侯牛腩麵,吃了好幾次,只知道柱侯是一種牛腩的做法,問了問香港朋友,原來柱侯是一種醬料,難怪在超市常看到柱侯醬,侯柱醬是佛山特產,用黃豆、鹽、糖、芝麻和生抽等製成的。主要用於肉類,例如牛腩。侯柱牛腩在清朝時便在佛山出現,三元里有一位廚師梁柱侯以秘製醬汁炆牛腩、牛雜,所以稱為侯柱牛腩,佛山的三品樓後來聘梁侯柱為廚師,這文牛腩的醬汁就是柱侯醬。
咖哩牛腩則是帶有異國風味,香港原是英國殖民地,本來就有許多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所以除了各式印度菜館和巴基斯坦菜館,香港的牛腩小館許多也有巴基斯坦咖哩口味可供選擇,喜歡咖哩的人會覺得香味四溢,巴基斯坦咖哩和東南亞咖哩風味不同,日本咖哩雖然也名為咖哩,在我吃來不正宗,且口味偏甜,失去了咖哩以香料入菜的精神,成為日式料理中的一款新品類。巴基斯坦咖哩賣相不佳,但風味濃郁,結合牛腩,配麵配飯都絕佳。
http://s9/mw690/001LGQGdgy70Nx6ehII28&690
巴基斯坦咖哩牛腩飯
http://s4/mw690/001LGQGdgy70Nx9RVeP83&690
侯柱牛腩麵
http://s5/mw690/001LGQGdgy70Nxx4Gby84&690
紅燒牛腩搭配上海粗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