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台北故宫,赏翠玉白菜

(2010-05-01 09:40:00)
标签:

杂谈

这是我在台湾经济日报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挺有意思的。翠玉白菜是名气非常大的一件艺术品,作者从中得到的省思,提供我们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翠玉白菜與管理哲思

經濟日報╱文/邱天元

 

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台北故宮博物院出現人山人海的陸客潮,且多數訪客都是慕「翠玉白菜」之名而來,但當每天有上萬人環繞在那約1公尺立方透明箱的周圍,爭睹那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翠玉白菜」時,應如何欣賞,才能看出它的美。

一、視覺的美:那是玉匠別具慧眼,利用玉材上不同的玉本色,巧奪天工地雕出令人覺得鮮嫩欲滴的白菜,然後又更精細地雕上一隻螽斯,一隻蝗虫踞於其上,更增其趣味性,觀者無不嘖嘖稱奇。

二、故事的美:這原本是瑾妃嫁給光緒皇帝時的嫁妝,翠玉上的青色代表「清」,而白玉則代表「白」,合起來後就是「清白」,寓意出嫁女子純潔之身,多產的螽斯與蝗蟲就寓意著「多子多孫」。

三、哲思之美:古人獲得一塊精美、無缺點的玉材稱為「瑜」,如果玉材上有一些雜質、雜色,則稱那部份為「瑕」。從現代品質管理的觀點來看,如果質差的部分太多,那麼應該刷下這材料不用;如果質優的部分遠遠大過於不良的部分,勉強用「瑕不掩瑜」的觀點,接受這塊玉為「近乎無瑕」的堪用品,如果客戶抱怨瑜上有瑕的話,那麼就降點價當次級品出售。

假使單純以「潔白」的觀點來看,當初製作翠玉白菜素材上的翠綠部分就是「瑕」,也就是屬於破壞了白「瑜」之美的部分,普通玉匠可能會棄之不用;但一位不知名的治玉大師,卻可以在充分了解「瑕」與「瑜」的本質之後,製作出「瑕」不掩「瑜」的大師鉅作--翠玉白菜,令人敬佩與讚嘆。

在企業經營管理上不也是如此?當企業在做招聘、人資發展的時候,多半也是以品管的觀點來汰「瑕」存「瑜」,譬如說聘用高學歷、能力強、外貌俊美的人,刷掉了沒有官方學歷、但卻吃苦耐壓、忠厚實幹的人。殊不知「瑕」指的並不是不良、不是缺點,而是有差異化的特點。

管理大師不僅是集合一群領高薪的名校高材生、博士生,在客戶面前顯現自己專業的優越,而是能識材、育材,用材,協調整合這些擁有不同的「瑕」與「瑜」的人才,提供客戶賞心悅目的產品,才能在企業發展的路上,創造出如「翠玉白菜」一樣的大師之作。

下一次當我們有機會帶國外的朋友去台北故宮觀賞藝術寶藏時,不妨自己想想,只有在做人做事上懂得包容「瑕」的作品,才能成為陳列千年不衰的傑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