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晶女人的花信风(之二)

(2025-11-02 10:52:07)
标签:

杂谈

黎燕

热爱

散文作家

写作

分类: 我的书评

水晶女人的花信风(之二)作者黎燕:辽宁省作协会员、钟情散文写作、是一位著作颇丰、勤奋又热爱生活的作家,她的文风,像春天的早晨那么朴素清新!子蕴在此深谢多年来默默支持我鼓励我的黎燕姐!

 

 品鉴:读子蕴文集《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下篇

  黎燕

新浪博友,女作家子蕴的纪实文学集《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的艺术特质,可多视角透视,我仅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


二.子蕴以简约的笔触,清晰地抒写了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家族,亲人及友人的枝枝蔓蔓,贴近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脉搏


文学作品里,如果没有“我”的声音,“我”的生活,“我”的所思所想,这样的作品因缺乏个性化异彩,很难引起读者的心动与共鸣。

淡化一个人固有的独一无二,真实的个性化所在,世界与生活将漂浮于宽泛之中。

一个人的身影与心性,折射了生命的花开花落,季节的草荣草枯,时代的潮起潮落。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性灵。

任何人的生活情境与喜怒悲欢,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人的际遇,总是与所处的年代、大环境息息相关。


这本书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子蕴不加粉饰地描摹了一个人真实的爱,真实的痛,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背景,展现了烟火人间的生活真味,构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品相。

子蕴不仅原汁原味地抒写了主人公的知青生活,成长境况与情感纠葛,在此基础上,还有拓展。视角开阔,画龙点睛地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亲人,朋友,以及相遇相知的丝丝缕缕。

共和国同龄人的生活写真,与之相勾连的人事场景纪实,这些在时代大潮中,看似微不足道的蛛丝马迹,却有声有色地反映了那年那月的特质与情境;眉眼清晰地映像了一个个时间点的投影与回声,时浓时淡地展现了女主人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通透具象地凸现了老北京的气息与脉动,成为探幽旧时光的真实资料,弥足珍贵。


请看,子蕴以大写意的笔法,追根溯源,画龙点睛地抒写了自己的亲人:

颇有文采的爷爷,年轻时从安徽宣城辗转来到北京,创建了宣城会馆;

才华横溢的父亲,爱好舞文弄墨,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还是扮相唱功俱佳的京剧票友。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钢厂财务科傅科长,讲究生活情趣,有精神贵族气息;

母亲的爷爷也是安徽人,文质彬彬,言行举止有素,李鸿章的管家;

母亲的姥爷医术高超,曾是内城官医院的院长,有房产;

母亲天生丽质,心气很高,生活细节上,讲究品位,颇有艺术气质,她出生于大户人家,童年经历了家族的大起大落,在四合院的平民堆里长大,新中国改变了她的命运走向,走出家门,获得稳定的职业;


子蕴与哥哥姐姐和弟弟,都孝顺聪明,自强上进,品学兼优,就读于重点学校。1957年,姐姐和一名男孩代表天津市少先队员,在机场给前苏联领袖伏罗希洛夫献花,出乎意料地将红领巾系在尊贵客人的脖颈上,为国争光,深获好评,1966届的北师大毕业生,教书育人的优秀女教师;

哥哥才气逼人,怀才不遇,特立独行,北邮大毕业后,被分配到阜新工作,后考入邮电学院干修班,几经波折,调回北京工作;弟弟宽厚大度,侠骨柔肠,从北大荒回城后,在单位主管人事工作,与人为善,热情待人,人缘极好……


三.子蕴的情怀与文字灵动隽永,饱满内在张力,极具个性化异彩,在岁月深处回声久远

一个个平凡而有文墨素养的亲人,一件件庸常而流溢温润的往事,在子蕴春风化雨的叙述中,形象鲜明地进入了读者的视野,令人为之伤怀,为之欣悦。

这些人,这些事,全然没有高大伟岸,恢宏凝重的影子,却有着人间最普通最美好的热爱,关怀,体贴,帮助,自尊,自强……父母维持多年,无爱的婚姻最终解体,因彼此对孩子关爱有加,有教养有风度,对四个子女的成长并没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这个家不仅爱意浓浓,且多姿多彩,有情有趣。特殊年月之前,家里书声朗朗,歌声回荡,笑语飞扬。

爱唱歌的少年子蕴,在北京市少年宫老师的培养下,考入了人人羡慕的布谷鸟合唱团,快乐地受到了歌唱艺术非同寻常的熏陶和默化,还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过,这为子蕴的艺术气息,锦绣人生,起到了淬炼提纯的坚实铺垫。

逝者如斯,上善若水。

这些带着曾经的心痛和欢乐的岁月钩沉,是子蕴与时间、经历、命运;与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的生活写真;莫逆知己,心灵共振的勾连、交集、凝望、倾听的风片雨丝;也是收藏心灵感悟,成长轨迹的殷实谷仓。由此,回望远去岁月的剪影,凭吊一路风霜雨雪,过滤、打捞、拾捡、收藏旧日情怀与精神珍宝。

当子蕴深情回望前尘往事,清晰地听到了风中晨钟暮鼓的鸣响,心就栖息在一个人静观的精神王国里,灵魂深处就有岁月沉香熠熠生辉,星光闪烁。


心有悲悯,爱唱歌的,常常笑着的子蕴,挥洒文字所弹奏的竖琴之音,穿林过河,回荡于天地间:

【这是一个多雪的冬天。

纷纷扬扬的雪花似乎一直没有停下来过,那时我们刚搬出母亲的老宅,那个见证了我的家庭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老宅,那个令我那么怀念的与父母姐姐兄弟们挤在一处浸满亲情温暖的老宅,那个盛载着我返城十年打拼生活足迹的老宅……

我常常想,随着老宅的被拆除,我的“老北京”是否也随风而逝了?因为在我的思想里,老北京似乎与平房四合院的空间联结在一块,与在这胡同里生活的北京人密不可分,那一声声亲切的“二姑娘。二姑娘”的叫声,浸润着多少浓浓的情意和故事啊!】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尾声》

 

真水无香的文字,情深意真地抒写,直入人心。多少年过去后,因这样的文字在,人们可以知晓远去的岁月里,老北京曾经的生活况味,曾经的心灵脉动。如是,子蕴的这本书,成了极具史学价值的珍贵文本。

我深信,纪实文学集《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艺术品味,有着超越时空的力量,必将感染、震撼更多人的心灵。

 水晶女人的花信风(之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