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2019-04-01 11:33:49)
标签:

安徽

宣城

寻根

谢朓李白

杂谈

分类: 图片集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安徽宣城人。爷爷年轻时从宣城水阳江畔来到北平,创建了北平宣城会馆,并在外四区担任文职官员。我的姥爷是安徽合肥人,姥爷的父亲许平坡是李鸿章的管家,姥爷年轻时随父亲来到北平,定居在菊儿胡同的一个深宅大院里。所以我的祖籍是安徽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安徽老家是什么样子?除了想象中那一条宽阔美丽的水阳江,除了知道文房四宝是宣城人奉献给世界的宝物外其它我一无所知。到老家看看,探访一下我从哪里来,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今年三月,当春风吹绿江南岸,油菜花开遍地黄的时节,我和弟弟及一对好友大槐树和敏儿,终于驾车来到安徽。与其说是追寻先祖的足迹,不如说是安徽自驾游,因为除了合肥,宣城,水阳的地名,我对安徽只是一种好奇和发自内心的向往而已。

 

 在宣城,我们浏览了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谢朓楼,攀登了李白多次造访并为之书写诗句的敬亭山和桃花潭,到水阳江畔的水阳古镇去寻觅祖辈的足迹。

 

     一生低首谢宣城   

   

谢朓楼位于市中心,离住处很近,步行可达,所以是我们的首选。谢脁是南北朝时代南齐的著名诗人,时任宣城太守,为官公正廉洁,受民爱戴,诗文著作影响深远,在文学史上有继汉开唐之功。唐初宣城人建谢脁楼以纪念宣城太守谢脁。

 

谢脁楼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今能登临谢脁楼踏先贤足迹,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欣赏古代建筑艺术和诗词真是幸运之至。

 

 远观谢朓楼令眼前一亮,虽不算高大但也巍峨大气,端庄典雅。登楼近观,木雕围栏,花雕门窗,工艺考究,红漆亮丽。 庭内正中立一幅谢脁画像,飘逸潇洒,四壁悬挂着介绍谢朓生平业绩和诗文的牌匾。 庭院内有花草树木,楼一侧建有六角六柱的怀谢亭,院墙一圈都书写怀念颂扬谢脁的诗文。历代文人书画名家尊崇谢脁的名气,纷纷登楼祭拜并留下诗文书画无数。李白受谢朓影响最大,自认“一生低首谢宣城”并写下多首寄情诗篇。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这首诗表达了对谢公的怀念同时也描绘了宣城山水的美丽。


白居易年轻时科考命题使用的是谢朓诗里的“窗中列远岫”这一句,因诗文写得出色而考中。


《窗中列远岫》

 天靜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空,千重叠远峰。

 碧爱新晴后,明宣反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白居易写出了通过在谢朓楼上窗口观看宣城的美景的感受,也表达了对谢脁楼的喜爱和对谢公的崇敬之情。


谢脁楼与开元塔遥相呼应,是宣城市中心一处亮丽的景观,是宣城千年历史的见证。站在谢脁楼上,仿佛千年的历史离得很近,仿佛感受到画上的谢公立在窗前极目眺望宣城山水,也看到了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苏轼等唐宋诗人画家登楼挥毫写下诸多佳篇和画作。宣城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诗人的诗篇佳作为宣城注入了灵气,宣城这棵梧桐树,引来了无数的金凤凰!


              相看两不厌


在宣城还有一处胜景一一敬亭山,也与谢公有着深远的渊源。谢公在宣城任职时,对敬亭山非常喜爱,多次游山,并留有《游敬亭山》的诗篇。自南齐谢朓后至唐朝一千多年历代文人追踪寻迹纷纷前往敬亭山,李白多次到宣城并留下多篇诗作,其中《独坐敬亭山》与谢朓的《游敬亭山》影响深远。谢李赋诗,使敬亭山名声大震,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了千余篇诗文画作,因此敬亭山被誉为江南诗山。此次来宣城,敬亭山再高,也是一定要爬到山顶的。

 

敬亭山处在被浓密竹林树木覆盖的黄山余脉之中,未曾进山便见到刻着“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巨石和矗立在山前广场的两道高大的仿古牌仿。靠近山脚有李白挥毫作诗的高大铜像,造型风流倜傥,潇洒自如!

 

一路前行见到数尊刻有诗词的形态各异的石块,最显眼的造型如一幅长卷的石刻,卷首俯卧一铜质小男孩塑像,抬头望着这一长卷,调皮惊喜之态甚是可爱。长卷上刻有李白对谢朓的赞誉和怀念的几首诗、句。

  解道澂江凈如练,令人长忆谢元晖。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李白与谢脁有着同样的政治抱负,又仰慕谢脁的诗文才华,深受谢朓的影响,故对谢朓“一生低首谢宣城”,“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读这一长卷诗文,感受到李白对谢朓的敬重和深情。 这一片石刻群有历代名人的名诗佳作,唱颂敬亭山的风景,唱颂对谢李的尊崇。


进山口处有李白的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秀美的竹林中感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不知不觉便来到古昭亭景点,古昭亭牌坊古朴陈旧很有年代感,有着古迹的魅力;昭亭湖被密密的林木围拢,湖水碧绿,微波涟漪;古昭亭依山傍水,尽显优雅,周边绿树成荫,美丽而富有诗意。

 

下山的路上经过一僻静之处坐下来休息,看着郁郁葱葱的竹林和山谷上的小桥,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神清气爽!我想谢朓李白及诸多诗人,当年登山一定是被美景陶醉了,心醉神迷,才思泉涌,写出了名传千古的诗句。抗战时期,陈毅元帅路经此地,也诗兴大发,留下诗篇《由宣城泛湖东下》: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敬亭山不高,因有诗仙来此,得以名扬天下。唐朝诗人刘禹锡言之:“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未完待续)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和专程陪我来此的弟弟,他已经四进安徽了。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爬上太白楼顶大声呼喊:给我拍张照啊,我要留念!
我从哪里来-----我的安徽寻根之旅(上篇)
                                        快乐的安徽四人行:右一是敏儿,右二是大槐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