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未曾开篇,先说说母亲节的由来,也算作我个人对母亲节的弘扬吧,当然资料都是网上搜来的,只不过怕众位朋友嫌太长,耐不住性子看,我给作了大幅度的删改润色。
据说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在这一天,古希腊人要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信仰,它同今天人们对母亲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而这个节日的正式确立并发扬光大还得益于美国。
1876年,美国正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安娜·查维斯夫人 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当然,查维斯夫人的愿望是在34年之后由其女儿安娜来实现的,经安娜的多方奔走,不懈努力,安德烈费城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到了1911年,庆祝母亲节的活动不仅已经席卷到美国的每一个州,而且连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的一些国家也都开始庆祝这个节日。美利坚合众国人还把宣传母亲节的传单用十种不同文字印发到各国去,以便扩大影响。
此后几年中,庆祝母亲节运动的热潮有增无减。1912年,美利坚合众国专门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1913年5月,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一致通过决议,号召总统以及内阁、参众两院和联邦政府的一切官员一律在母亲节佩戴白色石竹花。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紧接着,威尔逊总统昭告全国公民也在自己的住宅上挂国旗以表达人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全体母亲的热爱和尊敬。
再以后,母亲节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国开展。至于母亲节在中国的被认可是先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改革开放后才进入大陆的。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较前卫的民众所接受并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而这个节日也终于成为以孝道为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子孙非常欢迎并格外重视的美好节日。
(二)
大概因为我们的大家庭比较传统吧,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过洋节的,圣诞节也多是因工作关系礼节性的与合作伙伴,同事们一起聚个餐,并没多大兴趣。至于母亲节以前就更是没重视过,真正开始过母亲节还是儿子成人之后,我才享受到的节日,那是儿子难得向我表达他孝心的机会。
2000年后,每年的母亲节都是儿子陪我去看电影,吃饭或者和儿媳一起送我礼物,例如比较贵重的化装品啦,服装啦,首饰啦,反正我印象较深的一次是儿媳送我一个白金的小鱼儿的项链,还有一次是儿子陪我去燕莎买衣服,因为衣服较贵,我在两件服装之间挑来拣去举棋不定,结果儿子发话了:“今天你过节,两件都要了,讨你个开心,日后反正还会让你加倍返还的!”
让我最难忘的是2008年的母亲节,儿子提前好久为我订了日本最著名的歌舞伎“女形”(男旦)坂东玉三郎在宣武区湖广会馆主演的中国昆曲名剧《牡丹亭》的戏票。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受父母影响,喜欢昆曲,特别是它的词,真的美极了,大概是太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了吧,文革以后,昆曲早已从舞台上消失匿迹,想不到第一次进剧场看昆曲,却是日本人主演的,真是不知是喜是悲。二是因为解放前父亲一家就住在宣武区铁门胡同安徽宣城会馆,但我想不出会馆是什么样子,这次有机会来湖广会馆“体验”一把,(当然湖广和宣城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一是两省的,一是县一级的)是我久已期待的事。三是《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红楼梦中黛玉在作诗中不小心走了嘴,说了句“良辰美景耐何天”,被宝钗抓个正着的句子,就出自于《牡丹亭》,所以想看这出名剧也是我久已埋藏在心底的愿望……
那天儿媳加班,儿子一人陪我,一直那么期待,我当然是“盛装”出席。未开戏前,先要参观浏览一下剧院:只见湖广会馆装修典雅,古色古香。舞台天幕为黄色金丝缎绣制的五彩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吉祥图案,极具特色。大戏楼分上下两层,二层由包厢式看楼环拱。看池及包厢中均设置仿古硬木家具,供贵宾在这里品茗赏戏,凭添高雅之感。据说,现在京剧的名角儿经常在这里唱戏,在古戏楼内可欣赏原汁原味的戏曲精品剧目,因此在这里体验老北京戏楼独特的文化氛围日渐成为一种怀旧时尚。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其剧情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该剧讲述南宋年间,广东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与一女子在花园相会;同时,千里之外的南安府太守之女杜丽娘因看《诗经·关睢》一章而伤春感怀,顾影自怜,游园归来得一梦,梦中有一书生持柳枝与她在花园内牡丹亭畔幽会。春梦正酣之时丽娘醒转而书生不见,遂相思致病,日渐消瘦,于是自描春容,并在画上题诗一首,暗喻与书生柳梦梅之缘。中秋之夜春雨潇潇,月色朦胧,杜丽娘弥留之际嘱丫环将画埋于花园太湖石下,并嘱其母将自己葬于花园梅树旁。在恍惚间见到梦中情人向自己吐露真情的幻象中溘然夭逝。
之所以又叫《还魂记》是因为后来柳梦梅上京赶考,在杜家旧宅借宿,偶在后园太湖之下得杜丽娘自描之图,方悟与己相会之人现实存在,便日夜对画呼唤,终感动神明,丽娘复活,二人结为夫妇。虽是大团圆结局,但一般都只唱到杜丽娘魂断离恨天则剧终,我们看的那一场自然也不例外,大概是悲剧的结局更容易打动人心吧!
杜丽娘的扮演者坂东玉三郎是日本歌舞伎守田家族第五代传人,是享誉世界的歌舞伎男旦,曾在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维也纳以及中国台北等地举行过国际公演,他以炉火纯青的表演技术和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赢得了所有热爱中国京昆艺术及日本歌舞伎的人心,坂东玉三郎虽已年届花甲,但终身未娶,且从未有过任何绯闻,外界评价他一身纯净,万千婉转,说他的一生只为艺术而生,只与艺术结缘。
好了,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随着一句: 梦回茑转,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由坂东饰演的杜丽娘出场了,只这一亮相,就惊呆了台下若干“呆头雁”,只见她轻移婀娜舞步,转动妩媚腰身,眼波流转,顾盼生辉,把个春情无限,娇柔而慵懒的杜丽娘的内心表达的入木三分,把个娉娉袅袅,美丽温婉的杜丽娘呈现在观众面前……
杜丽娘唱:《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
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铀,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闰怎便把全身现。
杜丽娘唱:《醉扶归》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可知我一生爱好足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杜丽娘唱《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婉转歌喉配上俏丽容颜,,坂东玉三郎举手投足间的神韵,以及一低首一蹙眉真是瞬间迷倒人无限……
在第二出:《写真》《离魂》中,杜丽娘梦见柳梦梅后,害了相思病,且病情沉重,日渐消瘦,在这一段戏中坂东玉三郎又把杜丽娘的柔弱、哀怨,缠绵勾画得淋漓尽致:
杜丽娘唱《鹊桥仙》
世间何物似情浓,
整一片断魂心痛!
杜丽娘唱《集贤宾》:
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
看玉杵秋空,
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甚两风,吹梦无踪,
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
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番疼痛!
杜丽娘唱《尾声》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随着这一句唱腔、坂东玉三郎退场了,给在座的宾客留下一个杜丽娘的背影,一个脚步依然是“离魂”时的缥缈,眼神也是魂魄出窍时的恍惚幽怨,直至他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
戏结束了,我仍旧沉浸在剧情中,沉浸在美好艺术的享受中,沉浸在对坂东玉三郎的尊敬和迷恋中,久久不忍离去……


夜深了,我和儿子走在宣武区古老的街巷中,在蒙蒙细雨中送走了母亲节,而那一年的母亲节也因儿子的“煞费苦心”而倍感温暖美好,时过三年仍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2011.5.6.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