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的作用以及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2011-04-24 12:32: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NYS交流 |
有关考级的浅见------------------
考级的作用以及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考级的作用
“钢琴热”已经席卷我们国内二十余载,伴随而生的业余考级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进步。毋庸置疑,考级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种涉及艺术、学术、组织等等方面的相当复杂的工作,对于这种非本土化的音乐文化学习形式,考级在普及工作中的作用是重要且有成效的。尽管对待考级,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有反对的声音,但考级本身对艺术教育是无害的,而且给广大的家长和学生们建立起一套相对客观的评价平台,慢慢的以系统化、有序化和制度化来整合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们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氛围里接受“美育”教育,以达到学习音乐的目的。
通过一个相对系统的训练和学习中,使学生们对“美”有了一个基本的信仰和需求。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替代宗教”,这反映出东方的先知对国内人精神需求的一种先见。所以,考级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建立起人对美感追求的基础道路,而不是训练运动员式的乐器演奏。
然而,事物是矛盾的,考级也一样存在着各种弊端和不足,考级中,最大的关系便是教师—学生—家长---评审的关系链条。最为重要的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磨合,其次是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求和”,然后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所以,考级中的不足也大多是人为因素的矛盾
二.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选择师资:这点极其重要,有句古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首先,选择师资不要考虑经济,既然教育已经成为商品,所以学费高低是一个简单判断。现在很多机构利用价格战来吸引生源,而不顾及教学质量,雇佣的老师也没有经过严格面试和试用。所以大家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们弹琴几乎是在砸琴,这是和手指快慢没有关系的,音乐如果失去了美感,索性不要去学,人力物力白白浪费。所以,从起步阶段就要形成正确良好的练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是否对钢琴的音色有要求,是否对基本演奏的方式和习惯有所了解。如果一个教师一味的在强调所谓“手型”而忽略其他音乐问题的时候,家长可以将其放弃了,如果一个教师一味的要求你高抬手指大声弹琴而不顾及手臂身体协调的时候,请你们保持谨慎,危险便是从此开始的,不注重听觉的训练,一定要敢于停止。说到这里,大家基本可以判断出,一个好的启蒙老师,不仅仅要有专业训练和学习的背景,更要了解如何让学生少走弯路。从学费角度考虑,选择一个价格相对合理,交流判断中你们认可(客观)的教师,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试想一下,一个年幼的孩子,在吃力中练习并不好听的钢琴,如何能长久保持兴趣?所以,正确的教育投资和理念,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可行的,如果为了节省学费而选择一个不甚合格的教师,这是不可取的行为。
2。不要盲目攀比和跳级。这点上,赵晓生①先生曾经提出过,他曾经说过一个案例:一位小朋友第一年考的二级,第二年居然报的九级,他的工程师父亲说,不就几首曲子,千把个音吧,每天学三个音不就练出来了吗。对此,赵先生批评到,这完全是忽视了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藐视了音乐的内容和学习音乐的目的。如此跳级势必造成“乱弹琴”,这样下去,还谈何“美育”,如此急功近利,不仅是浪费钱财,更是浪费时间,是某些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考级学习中,家长们,切记,要忍受这个过程,若要每天喝到甘甜的水,一定要忍受用扁担挑水的过程,不要逼迫孩子做任何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古语云“拔苗助长”,必将适得其反。(对此,可参考NYS对学生所拟的考级学习备忘录)
3.培养良好的听觉(音乐意识),是学习音乐的必经之路。钢琴音乐发展到现在,除了极少数作曲家是专门谱写钢琴音乐的,大部分都涉猎交响乐、歌剧、艺术歌曲、室内乐作品。考级中的曲目也大多是典型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钢琴的一个很大的功能,便是模仿各种乐器和人声”(保罗·亨利·郎,美国著名乐评人,教授,音乐学家),大部分的钢琴作品里面也都包含了语言思维和交响思维,所以,在考级学习中注重孩子们对交响乐、美声、音乐剧的赏析能力,对钢琴演奏很有帮助(可以参考NYS所设置的Music
①赵晓生(作曲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结语
魏廷格①老先生曾经谈到:考级背后,有数以万计的儿童和青少年在学习演奏钢琴,也有数以万计的家长为此奔波劳碌。笔者谨以教师身份撰写此文,与各位同仁及广大家长分享一些微博经验,希望对大家学习钢琴的道路中提供点滴帮助。音乐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情感,她的伟大,并不是考逻辑思维可以验证的,只能依靠学习和感知,考级学习是基础音乐学习的可取之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一个好老师,和孩子交流中有一个好心态,忍受一个学习的过程,音乐有娱乐性,但学习好音乐必须也要有压力存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和交流,共同努力,不轻言放弃,孩子也不会放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全面的成长。寥寥几笔,不足以阐述更多的内容,此文也仅仅是一种框架,具体更详细的文字交流,会有相关系列的文章分享给大家,以便家长与教师更好的沟通。
魏廷格(研究员,男,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当代音乐及美学研究室主任,《钢琴艺术》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