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币的港湾25】中国铜圆样币与普品之比较

标签:
铜圆样币简析 |
分类: 古钱币研究 |
【机制币的港湾25】
中国铜圆样币与普品之比较
北泉轩
古钱币收藏的入门课,即是铜圆的收藏。
一是因为年代距今较近。为在世的多数中老年人群所熟悉。有的甚至在儿时曾经使用或抚摸把玩过。例如,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类,在所常见。而现存光绪八年吉林造厂平一两银质试铸币是在1882年,而广东试铸的光绪元宝满穿一钱铜圆是庚子年,即1900年,比吉林试铸银元仅晚了18年。
二是因为铜圆存世量特别大,能见度相当高。在硬币中属于辅币,凡零用支出,应急必须。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可能是绝大多数无产者仅有的财产。
铜圆与银元应运而生,相伴而终。铜圆的设计、试制、贮存、发行,几乎与银元一样,遵循着国家财政金融制度独立运行。它们都有面额、形制、材质、类别、版次的区别。因此,认知铜圆,解析铜圆,判定铜圆的性质和作用,就成为铜圆赏析的必修课。
铜圆样币与古钱样币具有相似的特点和对应关系。铜圆样币比实际流通品更规制、更厚重、材质在多数情况下更优越。例如:
光绪通宝广东满穿一钱样币30,2.0;11.77克;
光绪通宝广东满穿一钱普品24,2.3,5.0;7.98克。
安徽省造每元当制钱十文黄铜透穿试制币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
红铜样23,1.9;5.42克。
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黄铜品15.5,1.0,;1.18克。
35,2.0;15.30克。
中华民国廿五年津字拾枚红铜样币39,2.5;25.44克。
中华民国(河南)普品铜圆五百文 45, 2.1; 25.29克。
铜圆样币、试制币、初铸币,由于时局跌宕,制造条件的限制,选用材质多有变动,所以界限有时并不明晰,。因此,直接影响着币形或成色、美观度。从现有遗存收藏观察,质量优劣虽有差异,但沧桑感一目了然,故基本不存在现代翻铸,仿铸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