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

(2025-05-28 20:02:25)
标签:

南斯拉夫

塞尔维亚

贝尔格莱德

波黑

萨拉热窝

分类: 旅游与集邮
  2024年9月27日,21:50抵达北京站候车,22:30乘Z159前往天津西,开启国庆节出境游的旅程。从2020年南非游回来后,停滞了四年的看世界之旅终于重启了。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北京站广场上的国庆装置
  仅一个多小时后,23:55抵达天津西后打车前往天津滨海机场。2024年9月28日,00:33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T1航站楼,开始漫长的等候。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天津滨海机场天津记忆
  03:30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集合,领队简要介绍了出团注意事项后,开始排队出关。4:50办理好手续后,开始候机,6:45乘塞尔维亚航空JU985航班飞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Beograd)尼古拉·特斯拉机场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米海洛·卜平”号
  我们乘坐的飞机是塞尔维亚航空“米海洛·卜平(Mihajlo Pupin)”号,飞机尾翼涂装的是塞尔维亚物理学家和物理化学家米海洛·卜平头像。他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组织(NASA)的创始人之一,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塞尔维亚人。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
  飞行近11个小时,11:30(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慢6小时)抵达塞尔维亚(Republic of Serbia)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Belgrade Nikola Tesla Airport),12:45办理好出境、取行李,13:00离开机场。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凭吊牺牲的中国记者
  13:15抵达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遗址,这里是指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的旧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中国文化中心大厦
  目前旧址已经改建为中国文化中心,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在使馆旧址前竖立纪念碑,纪念牺牲的中国记者,感谢中国在塞尔维亚最困难时期给予的宝贵支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萨瓦河
  13:25离开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遗址,前往圣萨瓦大教堂,途经萨瓦河(Sava River)。萨瓦河流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在贝尔格莱德和多瑙河汇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南斯拉夫邮票中的高速公路
  南斯拉夫(УГОСЛАВИА)在社会主义时期大力发展高速公路(АУТОПУТ),以改善交通网络并体现国家或地区统一和现代化。这些高速公路被视为强化共同身份的象征,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差距。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路边的公交站
  路边的公共设施比较老旧,但近年来,随着中塞合作的深入推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改善。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兹雷尼亚宁高速公路项目,连接贝尔格莱德与周边城市,成为贯通塞尔维亚北部的交通大动脉。怪不得我总觉得这边的高速路似曾相识。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萨瓦大教堂
  14:10抵达圣萨瓦大教堂(Храм светог Саве)圣萨瓦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始建于1935年,供奉塞尔维亚东正教会创始人圣萨瓦。这座教堂以其宏伟的建筑规模和独特的拜占庭风格闻名,被誉为塞尔维亚民族精神的象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萨瓦大教堂金碧辉煌的壁画
  教堂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晶莹坚固的质地确保了教堂的稳固与高大,也象征了教会的威严与圣洁。教堂内部的壁画与金色装饰极尽奢华,融合拜占庭与塞尔维亚传统艺术风格,令我大开眼界。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萨瓦·奈马尼亚的塑像
  教堂西南,一座巨大的青铜塑像屹立,这就是圣萨瓦·奈马尼亚St. Sava Nemanji的塑像,教堂因其而得名。圣萨瓦·奈马尼亚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的著名人物,他是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圣徒和启蒙者之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萨瓦大教堂旁的小教堂
  圣萨瓦大教堂旁的小教堂,被称为小萨瓦教堂,其格调高雅,清新脱俗。小萨瓦教堂是在圣萨瓦大教堂建设期间,为了满足当地信徒的宗教需求而建造的。由于圣萨瓦大教堂的建设耗时较长,小教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过渡作用,为信徒提供了临时的礼拜场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小萨瓦教堂内
  小教堂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也体现了塞尔维亚东正教的传统特色。其内部装饰精美,壁画内容丰富,主要以圣经故事和宗教象征为主题,展现了塞尔维亚东正教艺术的深厚底蕴。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萨瓦大教堂
  拜占庭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是巨大舒展的穹顶,圣萨瓦教堂主顶被巨大的青铜穹顶覆盖,据介绍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清真寺,为巴尔干之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5月25日纪念馆
  14:40离开圣萨瓦大教堂,前往花房(铁托墓)。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Museum of Yugoslavia展示了南斯拉夫从1918年至1992年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该博物馆由多个建筑组成,包括“五月二十五日”博物馆、老博物馆和花房(铁托的陵墓)等,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遗址。“525”纪念馆得名于铁托的生日,有近3500平方米,用于举办各类临时展览。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南斯拉夫邮票中的铁托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铁托元帅纪念碑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是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代伟人,他领导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战争从1953年起,铁托连续当选为南斯拉夫联邦总统,他还是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80年去世,享年88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铁托墓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墓地被称为“花房”,周围布满鲜花,是他安息的象征。花房内的铁托生平展览馆,保存了大量关于他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涯的珍贵资料。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铁托葬礼场景
  这幅画描绘的是铁托的葬礼场景,他的葬礼于1980年5月8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场葬礼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政要和国际代表出席,反映了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赠送给铁托的接力棒
  老博物馆展品包括南斯拉夫历史相关的照片、艺术品、文物和电影等,其中的南斯拉夫历届青年接力赛的接力棒是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之一。铁托是前南斯拉夫的卓越领袖,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敬,南斯拉夫人民在1945年首次举办了接力长跑活动,以此庆祝铁托的生日。这场活动从铁托的出生地库姆罗维茨开始,沿途穿越南斯拉夫所有的共和国和许多大城市,最终将接力棒交给铁托本人。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每年5月25日(铁托的生日)的重要庆祝活动。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毛泽东赠予铁托的礼物
  老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各国领袖及南斯拉夫社会各界送给铁托的珍贵礼物,我还寻到了毛泽东于1955年赠予铁托的礼物“鬼工球,其制作于20世纪初的中国广州。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Vojvoda Vuk纪念碑
  15:40离开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至“吃了吗”中餐厅晚餐后,入住Hotel Prag酒店。在酒店休整片刻后,散步前往米哈伊洛大公街,途经Vojvoda Vuk纪念碑。Vojvoda Vuk是著名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和游击队领袖。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米哈伊洛大公街
  米哈伊洛大公街(Ulica Knez Mihailova是在1870年以塞尔维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米哈伊洛大公命名的贝尔格莱德主要的步行商业街,沿街大都是19世纪70年代建成的建筑,当时贝尔格莱德的名门望族、政要富豪都在此建造住宅。正好赶上周六,大街上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共和国广场
  沿米哈伊洛大公街散步至共和国广场(Trg Republike),广场的名字源自塞尔维亚的独立,象征着塞尔维亚从外国统治下的解放。广场正中矗立着塞尔维亚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Mihailo Obrenovi III)的雕像,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剧院都位于共和国广场旁,这两座建筑都是贝尔格莱德历史最悠久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20:40返回酒店休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贝尔格莱德老火车站前广场
  2024年9月29日,早6:45起床,7:30在酒店吃过早餐后,在周围散会儿步。周日的早晨,城市好似未曾苏醒,大街上空无一人,行至贝尔格莱德老火车站前广场,这里也被称为萨瓦广场(Sava Square)。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塞尔维亚王子Stefan Nemanja铜像
  斯特凡·奈马尼亚(Stefan Nemanja),是12世纪塞尔维亚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统治对塞尔维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塞尔维亚的国父。他和他的儿子萨瓦(Saint Sava)一起被认为是塞尔维亚东正教之父。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街心公园内的雕像
  雕像下方的基座上刻有“ГАВРИЛО ПРИНЦИП 1894 - 1918”的字样,表明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而设立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是1914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亚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此事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ivanovi酒庄
  9:00出发前往塞尔维亚著名的红酒小镇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Sremski Karlovci),散步时还未下雨,出发后就下起了小雨,车窗外的风景笼罩在雨雾中,朦朦胧胧。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ivanovi酒庄品酒
  10:00抵达后,至ivanovi酒庄品酒。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Сремски Карловци)是塞尔维亚北部伏伊伏丁那地区的一个城市,距离诺维萨德仅8公里,位于多瑙河河畔,是塞尔维亚最浪漫的小镇之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ivanovi酒庄历史展陈
  蓝色的多瑙河在流经塞尔维亚历史名城Sermski Karlovci的时候优雅地拐了个弯,润泽了两岸山坡上的优质葡萄园。这里是塞尔维亚葡萄酒产区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罗马时代。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ivanovi酒庄历史展陈
  Sermski Karlovci大小酒庄上百家,最有名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以“红酒和蜂蜜博物馆”命名的ivanovi家族酒庄。ivanovi家族有两大法宝—“BERMET”红酒和“塞尔维亚科学养蜂第一人”的称号。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Bermet红酒
  ivanovi家族世代酿酒的Bermet红酒从数百年前就蜚声海外,曾被选作泰坦尼克号的特供酒它入选了“泰坦尼克号”的首航,随船沉入了海底,1911年开始便大量出口美国。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卡米拉公爵夫人参观酒庄的照片
  2016年,卡米拉公爵夫人冲着这款酒慕名而来,专程跑到塞尔维亚这个偏远的小镇参观300年历史的小酒窖。Bermet红酒又一次名扬海外,前来打卡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ivanovi酒庄历史展陈
  除了葡萄酒酿造,ivanovi家族还从事蜂蜜生产业务,酒庄内设有蜂蜜生产博物馆。Jovan ivanovi(1841-1916)是塞尔维亚著名的养蜂人,被誉为“塞尔维亚养蜂之父”。博物馆展示了Jovan ivanovi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养蜂领域的成就,旨在推广养蜂文化和技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ivanovi家族的酒窖
  ivanovi家族的酒窖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是储存葡萄酒的地方,更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场所,展示了该地区悠久的葡萄酒酿造传统。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诺维萨德
  11:25离开红酒小镇,前往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Novi Sad,抵达后至丰塔纳酒店FONTANA吃午餐,饭后开始雨中漫步城市中心。诺维萨德作为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首府,十九世纪后期成为塞尔维亚文化艺术和教育中心,素有“塞尔维亚的雅典”的美誉。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Jovan Jovanovi Zmajj雕像
  Jovan Jovanovi  Zmaj(1833-1904)是一位著名的塞尔维亚诗人和医生,出生于诺维萨德。他是诺维萨德历史上最著名的居民之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还积极参与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玛利亚大教堂
  圣玛利亚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Name of Mary)是诺维萨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的自由广场(Freedom Square),是该市最高的教堂。这座教堂以其新哥特式风格而闻名,高73米,屋顶覆盖着色彩斑斓的瓷砖,使其在城市中尤为醒目。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诺维萨德市长Svetozar Miletic雕像
  自由广场是诺维萨德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周围分布着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广场上矗立着诺维萨德市长Svetozar Miletic雕像,他曾两度担任诺维萨德市长,并在奥匈帝国统治下为塞尔维亚民族独立和自由做出了巨大贡献。雕像背后是诺维萨德市政厅(Gradska kua),一座新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塞尔维亚国家剧院
  在Svetozar Miletic的领导下,塞尔维亚国家剧院(Serbian National Theatre于1861年创立,成为塞尔维亚戏剧的摇篮。剧院的创立标志着塞尔维亚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争取民族自由的象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彼得罗瓦拉丁要塞
  离开城市中心,步行前往彼得罗瓦拉丁要塞(Petrovaradin Fortress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位于多瑙河右岸的一块40米高的火山岩石上,因其战略地位被称为“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从彼德罗瓦拉丁要塞回望自由大桥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当时这里就已经有大规模的防御工事。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重要性,彼德罗瓦拉丁要塞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争,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城堡。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彼德罗瓦拉丁要塞的钟楼
  彼德罗瓦拉丁要塞的钟楼是其标志性建筑之一,以时针和分针长短颠倒而闻名,据说这是为了渔民在水上远远地就能看到时间。思量半天也没搞明白这是什么原理,而且钟楼几面的时间也不一致,任性得很。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彼德罗瓦拉丁要塞设计墙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不仅是历史遗迹,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要塞内设有多个画廊和艺术工作室。在要塞钟楼旁边有个观景平台,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多瑙河与诺维萨德的风光。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彼德罗瓦拉丁要塞的城墙
  彼德罗瓦拉丁要塞的城防体系体现了古代和近代军事防御的精髓,其复杂的城墙、塔楼、暗堡、护城河和地下密道系统,使其成为易守难攻的军事堡垒。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诺维萨德城市博物馆内
  诺维萨德市博物馆(City Museum of Novi Sad)是一个综合类型的博物馆,致力于收集、保存、展示和解释诺维萨德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多层次和多民族文化遗产。这个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属于一般城市博物馆的范畴,专注于从建立到现在城市发展各个阶段的研究。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博物馆中最大的展品
  博物馆的主要建筑位于彼得罗瓦丁堡垒的上层平台上,被称为Topovnjaca(炮艇)或Mamula’s Barracks的建筑内,该建筑建于1775年,最初是一层的兵营。建筑的底层设有常设展览“过去的彼得罗瓦丁堡垒”,涵盖了堡垒的历史、军事装备以及18至20世纪诺维萨德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彼德罗瓦拉丁要塞地下隧道
  博物馆还提供特殊导览服务,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彼得罗瓦丁堡垒内长达16公里的神秘地下隧道,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探秘之旅地道内通道纵横交错,犹如蜘蛛网,还设有陷阱、枪眼、水井和蓄水池等,储存物资,既可以用于隐藏兵力也能在战争中进行突袭和防御。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塞尔维亚国会大厦
  15:40离开诺维萨德,乘车返回贝尔格莱德。17:50在吃了嘛中餐厅吃完晚饭,返回酒店休息片刻后,外出散步,欣赏贝城夜景的同时,途经多个地标性建筑塞尔维亚国会大厦(House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 of the Republic of Serbia是塞尔维亚国会的办公之地,建成于1936年,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新文艺复兴和新巴洛克元素,外观以对称的布局、大理石柱子和精美的装饰著称。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贝尔格莱德老王宫
  贝尔格莱德老王宫Stari Dvor,曾是塞尔维亚王国的王室居所,在一战和二战中其均遭到破坏,重新修建后建筑外观有了明显改变。自1961年以来,旧皇宫一直是贝尔格莱德市议会的办公场所,见证了贝尔格莱德的城市发展与历史变迁。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贝尔格莱德新宫
  贝尔格莱德新宫Novi Dvor)与老王宫相对,曾是塞尔维亚王国及南斯拉夫王国时期的王宫。始建于1911年,翌年竣工,此后至1934年都是南斯拉夫王国的宫殿。1991年起成为塞尔维亚的总统府。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Kajmakalana战役纪念碑
  Kajmakalana战役纪念碑(Osmatranica sa Kajmakalana)是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历史纪念碑,Kajmakalana带来的石头建造,纪念塞尔维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抗保加利亚取得的重大胜利。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St.Mark's Church)是贝尔格莱德的一座著名东正教教堂,以其独特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而闻名。教堂的外观采用拜占庭风格的红砖砌成,层次分明,非常抢眼。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贝尔格莱德夜景
  贝尔格莱德以其独特的夜生活和丰富的文化魅力,在2015年被《Lonely Planet》评为“世界十大最佳夜生活城市”之一。此行令我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体验到不一样的欧洲风情。20:45返回酒店休息。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前往萨拉热窝的路上
  2024年9月30日,早5:30起床,在酒店吃过早餐后,7:30离开贝尔格莱德前往波黑(Bosnia and Herzegovina)首都萨拉热窝(Sarajevo)。比起昨天,今天天气晴朗,蓝天白云为路边的风景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乌日策旧城堡垒
  途经乌日策旧城堡垒Uzice Fortress),乌日策旧城堡垒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中世纪堡垒,见证了塞尔维亚从封建时代到现代国家的演变。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古桥
  11:40入境波黑,12:00抵达维舍格勒(Višegrad酒店午餐。维舍格勒地处波黑与塞尔维亚的交界处,以其横跨德里纳河Drina River的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维奇大桥(Mehmed Paša Sokolovic Bridge in Višegrad)而闻名。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德里那河
  前南斯拉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的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小说以维舍格勒的古桥为背景,通过这座桥的兴衰反映了巴尔干地区复杂的历史和民族命运。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古桥
  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古桥(Mehmed Paša Sokolovic Bridge in Višegrad)是古典奥斯曼建筑的巅峰之作,于200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系统
  13:00吃过午餐继续赶往萨拉热窝,15:10抵达,步行游览老城区。萨拉热窝的有轨电车自1884年开始运营,当时,萨拉热窝拥有欧洲第一条、世界第二条(仅次于洛杉矶)全日制有轨电车。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萨拉热窝市政厅
  萨拉热窝市政厅(Vijenica)是该市标志性的建筑,始建于19世纪,融合了伊斯兰和奥匈帝国建筑风格。在1992年的萨拉热窝围城战中,市政厅几乎被1996年开始重建工作,2014年重新开放。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电影中的钟楼
  以萨拉热窝为背景,前南斯拉夫著名的反战题材电影Walter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回忆。电影中的贝格清真寺和钟楼,游击队员谢德与敌人激战,倒在清真寺前,一群鸽子冲天而飞的场面令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萨拉热窝钟楼
  贝格清真寺(Gazi Husrev-beg Mosque)由奥斯曼帝国驻波斯尼亚总督格兹·胡色雷·贝格(Gazi Husrev Bey)主持兴建,并于1531年建成。钟楼实际上是清真寺的宣礼楼,上面的大钟产自意大利,是城里唯一的公共时钟。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电影中的铜匠街
  在电影《Walter保卫萨拉热窝》中,铜匠街是关键场景之一。在铜匠街的情节中,撤退的Walter与游击队员经过这条街道时,老铜匠们纷纷敲击铜器,制造出此起彼伏的叮当声,成功迷惑了追击的德军军官,掩护了游击队员的行踪。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铜匠街
  铜匠街(Kazandziluk是萨拉热窝最古老最具魅力的街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在历史上,铜匠街是萨拉热窝手工艺商业街区的核心地段,以制作铜器闻名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影片中铁匠的儿子
  电影中的一位铁匠扮演者的儿子在现实生活中确实继承了父亲的手艺,继续经营铁匠铺。如今,他已成为铜匠街旅游区的一名手工艺人。他的店铺门口甚至写有“欢迎中国朋友”的字样,表达了对中国游客的友好态度。这为电影情节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电影与现实交织的独特魅力。我也购买了一件手工艺品,以纪念童年记忆中经典。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鸽子广场
  鸽子广场(Bašaršija Square),广场的名称“Bašaršija”意为“主市场”,但因广场上常年聚集大量鸽子而被称为“鸽子广场”。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塞比利喷泉
  广场中央矗立着著名的塞比利喷泉(Sebilj Fountain),喷泉建于16世纪,是奥斯曼风格的新摩尔式木制建筑。喷泉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供伊斯兰信徒净身和饮用,如今它已成为萨拉热窝的象征之一。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老城品咖啡
  鸽子广场周边是老城区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有许多餐馆、咖啡馆、饮品店和小商店,我也在不远处的一间融合了水烟吧和咖啡馆的场所,品尝到当地咖啡。波斯尼亚咖啡是一种传统的饮品,起源于土耳其咖啡,饮用时,通常会搭配上土耳其软糖。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水烟吧
  店内的水烟吧(Hookah Lounge)感觉很受欢迎,不少外国人围坐在一起吸水烟、聊天,此情景在中东常见,近年来也在欧美和亚洲部分地区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穆斯林墓地
  在咖啡馆小憩后,步行上山前往黄堡,途经一片密密麻麻的白色墓碑,这些墓碑上刻着穆斯林的星月标志,安葬着在波黑战争中陨落的生命。这些坟墓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和平的深刻反思。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电影中德国军盖世太保俯瞰全城
  黄堡(Yellow Bastion)是电影《Walter保卫萨拉热窝》的取景地之一,是电影中德国军盖世太保俯瞰全城的最后镜头拍摄地。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俯瞰萨拉热窝老城
  从黄堡俯瞰萨拉热窝老城区,城内标志性的犹太教堂、东正教教堂、天主教教堂及清真寺点缀于起伏连绵的山峦中,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俯瞰萨拉热窝
  俯瞰整个城市,红屋顶的房屋在天空下画出起伏的天际线,景色十分迷人。从16世纪30年代的奥斯曼建筑到现代的红屋顶住宅,萨拉热窝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包括奥斯曼、奥匈帝国和现代设计。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Careva uprija餐厅
  下山后返回老城,在Careva uprija餐厅吃晚餐,品尝波斯尼亚的特色糕点巴克拉瓦(Baklava)。巴克拉瓦在波斯尼亚的咖啡馆和传统餐厅中非常受欢迎,常与咖啡一起享用。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血溅的“萨拉热窝玫瑰”
  “萨拉热窝玫瑰”(Sarajevo Roses)是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萨拉热窝围城战(Siege of Sarajevo)的象征性纪念物。这些玫瑰是炮弹爆炸在城市街道上留下的弹坑,后来被填上红色树脂,以纪念在这些地点丧生的平民。身处其间的我,回味历史的烙印,触摸战争的痕迹,感叹和平的可贵。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好莱坞酒店
  饭后离开萨拉热窝老城,19:15入住好莱坞酒店Hollywood Hotel)。住的地方离老城有些儿距离,只能放弃夜游老城的计划,有些许遗憾。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好莱坞酒店内游泳池
  20:00在酒店内的游泳池游了半个小时泳,之后在酒店旁边的Grand Centar购物中心逛了逛,21:00返回酒店休息。

另注:
  1.塞尔维亚Republic of Serbi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由斯拉夫人建立。中世纪时期,塞尔维亚经历了多次王朝更迭,包括尼曼雅王朝(Nemanji dynasty的鼎盛时期,当时塞尔维亚帝国的疆域达到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20世纪初,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一部分,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塞尔维亚继承了塞黑的国际法主体地位。
  2.贝尔格莱德Beograd)被称为“白色之城”,是因为其城墙和许多建筑以白色为主。这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多次被不同文明征服,包括凯尔特人、罗马人、匈奴人、拜占庭人、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等
  3.南斯拉夫(УГОСЛАВИ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标志着“第一南斯拉夫”的诞生。1929年,该国更名为南斯拉夫。二战期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占领,1941年4月17日投降。随后,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成功解放了该国,并建立了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1945年至1992年期间实行联邦制,由六个共和国组成: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黑山和马其顿。随着铁托去世和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内部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在1991-1992年间解体,分裂为六个独立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塞尔维亚、黑山和北马其顿。
  4.诺维萨德Novi Sad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是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1世纪,这里被纳入罗马帝国版图,5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在此建立了城堡。6-7世纪,斯拉夫民族迁入该地区,随后历经多次战争与统治。11世纪,诺维萨德并入匈牙利王国,后来成为奥匈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诺维萨德成为塞尔维亚文化的中心,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雅典”。
  5.波黑,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6世纪末至7世纪初,斯拉夫人南迁至此,12世纪末建立了波斯尼亚公国。1463年,波黑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随后又归属奥匈帝国。20世纪,波黑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随后爆发内战,直至1995年《代顿和平协议》签署,才实现和平。波黑由两个实体和一个自治市组成,联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主要由波斯尼亚克族(Bosniaks)和克罗地亚族(Croats)组成。塞尔维亚共和国(Republika Srpska),主要由塞尔维亚族(Serbs)组成。布罗德区(Brko District)是一个独立的自治行政单位,但属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主权范围。
游记-追忆南斯拉夫之旅(一)南斯拉夫邮票中的萨拉热窝
  6.萨拉热窝Sarajev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61年,当时奥斯曼帝国总督伊萨克·贝·伊萨科维奇(Ishak Bey Izzet Pasha)建立了这座城市。自15世纪起成为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交汇点,1914年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萨拉热窝再次成为抵抗运动的中心,而1992年爆发的波黑战争导致了长达三年半的围困,遭受严重破坏萨拉热窝以其多元文化而闻名,穆斯林、天主教徒、东正教徒和犹太教徒世代在此共存。这种宗教和谐共存的景象,使其成为一座包容性的城市,因此常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