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莲
阿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62
  • 关注人气:2,0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建人生:所谓提升与自性圆满

(2012-09-01 06:41:52)
标签:

阿莲

费漠尘

奇迹课程

家族系统排列

重建人生

分类: 重建。身心灵

重建人生:所谓提升与自性圆满



1、

虽然对家族系统排列很是信任,但没想到如此令人震撼。

只是一个简单的冥想与连结,只是随意做了系统排列个案的代表,便让我撕心裂肺的哭喊,在那种不为人知的身份背后,我的感受是如此强烈到不能抗拒,甚至刚一到场,导师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已经进入个案生活圈中的某个角色中,开始了无法自控的移动与哭喊,甚至当时说出的话,都是我难以预料的。

因为耳疾,很多话我是听不清楚的,但我的感受,却无法欺骗任何人。尤其闭上眼睛时,那种引导我向前或向后移动脚步、甚至坐下或躺下的力量,明显不是我主观意识上的。

 

很奇怪的是,做了两个当事人的代表,我虽有明显的各种感觉在内,甚至做出特别激烈的动作,反应也很强烈,但我始终不知晓自己代表的是谁,也感觉不到其他人代表的都是谁。即便我的亲生女儿也与我同时做了一个人生活圈子里的代表,但当时我却根本意识和感觉不到家家是我现实生活中的亲生女儿。

 

很幸运的是,虽然现场入戏很深,但我却能很快抽离自己所代表的身份,只是有种抗拒的情绪,似乎还在。不过,我的理解是,可能是我内心投射,或者这种抗拒的感觉,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痛点,只是我不自知而已。

 

当我抽离了代表的身份和情绪时,我忽然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悲伤,每个人都陷入了自己的故事或悲痛中走不出来。或者如拜伦•凯蒂所说,没有你的故事,你是谁?我们都害怕脱离这个故事,因为没有了这些我们大脑编造出来的故事,我们就会不知所措,不晓得自己是谁,该如何继续存活下去。可是,没有这些故事,我们真的就无法存活吗?我们真的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吗?

那么,为什么我们找不到自己了?

 

2、

无论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个物质层面的世界里,我们都经由我们的父母,从母亲的子宫里来到这个世界的。

换句话说,我们都有一个原生家庭,而我们的父母又各自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父母的父母也各自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以此类推,在我们出生之前,那些重叠的原生家庭里的种种业与罪,或福与恩,都层层加码累积到我们身上。而将来我们也会有伴侣,我们和伴侣也是各有自己的原生家庭,这样继续累积,又累积到我们的子孙身上。

 

 

而维系一个原生家庭拥有正确的序位,便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惟有序位正确了,归位了,我们内在爱与光明的能量,才能不受阻碍而自然流动,如此,事业、婚姻与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就平衡了。正如古人所云,成家立业,并非只是我们所认为的先成家,再立业这样简单,更深的涵义其实是,在你未成立自己的家庭之前,你要先成全你的原生家庭,才能真正立业,走向彻底的独立,继而婚姻圆融、事业有成。而成全原生家庭的首要任务,便是让原生家庭始终处于正确的序位上,换句话说,就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并互相尊重、接纳其他家庭成员(无论在世还是不在世与被排除在外的)原本的样子。

另外,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人事物,都会在消耗我们的能量,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补充上,而是持续的、不断的只是去消耗,我们只会活得越来越累,也愈发容易掉入这个物质世界,无从提升,回归本源。

 

补充能量有三种方式:一是原生家庭序位的正确性,将那些被排除在外、你不认可或不接纳的人事物,拉回到原生家庭,使其处在原本的正确的位置,如此,一切回归自然,这个原生家庭的能量就会顺畅的流动起来,而业也会无形中转化为福报。

 

二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爱自己,学会在内在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连结。很多人都会说,这是提升自己的过程。其实说提升没有不对,然而,提升恰恰是匮乏感的一种体现。能量也好、自性圆满也罢、富足也好、爱与光明也罢,都是我们自性里本来就有的,我们提升什么呢?我们要做的,甚至都不是走向圆满,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圆满的。

 

三是与人为善,这个善,是不主动的去帮人。所谓不主动,简单的说,就是无论是谁,没有主动找你解惑时,你就只是做自己的事情而不要主动去给人家建议或主动提出你会帮对方。即便自己的父母、子女或伴侣,也是一样的。只要他们没有主动找你,你就不要去干涉和参与进去,以为自己能帮到对方。

 

3、

灵修界里关于“小我”和“大我”的说辞,我一直都是很认同的,因为有了“小我”,我们愈发坠入这个俗世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然而,我们本来自空无,何来的小我和大我?何来的忘记和忆起?又何来的迷失与回家?既然我们仍然是空无的,是圆满的,是在家里的,是本来就有回家的记忆的,那么,我们的伤痛、我们的纠结、我们的小我乃至于我们的忘记与忆起等等,岂不都是幻相?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有形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皆是幻相,只有我是实相。如此,我们只要在每一个当下,学会临在,让自己随时处于空无,即可。

上文为:参加叶范文老师家族排列系统工作坊感悟 2012-9-1早上6: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