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建人生:看见未知的自己

(2012-09-02 07:15:25)
标签:

阿莲

费漠尘

家族系统排列

奇迹课程

重建人生

杂谈

分类: 重建。身心灵

重建人生:看见未知的自己



1、

我一直自以为悟性很高,很多人也都说过我悟性高,许多事情一点即通。尤其在文学与了解人性方面,没有什么文凭的我,竟只凭着看书和直觉,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为靠文字赚钱的写手,也能做简单的情感咨询。

 

而且,经历了太多太多磨难与艰辛,我以为我是了解自己的,我以为我是懂得自己的,我以为我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我以为我可以战胜心中的那些恐惧与不安。正如张德芬所说,我太自以为是了。

 

当时,我也确实承认,有时候我还真比较自以为是。但这两天,我忽然就强烈的意识到,我不仅自以为是,而且非常严重,似乎这30几年来,我一直都是自以为是。因为,我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真的是父母所生吗?父母的恩爱真的是我所见到和了解的吗?我妹妹到底是谁?她果真是我的亲妹妹吗?

 

我父亲和母亲之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为何我在做连结时,一想到这个秘密,和我所见到的人事物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就生出无比的恐惧?我心心念念想了20余年的父母,怎么会让我如此恐惧,并企图逃跑,躲得远远的,再不愿意见到他们?

 

我真的非常想念他们吗?让我崇拜和认可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令我一有烦恼就想念的母亲,真的是贤妻良母吗?

 

我这半生所经历的苦难背后,皆是因为这个我所不知道的恐惧而来吗?不然,何以此时的我,会觉得其他曾经的那些痛苦和遭遇,竟不算什么呢?也就是说,我之前看重的那些痛苦、那些经历,都比不上这个我所不知道根源的恐惧来得让我无所适从,无处逃循!

 

我恐惧的又会是什么?在我不知事的幼年时期,甚至更早到胎儿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恐惧到否定了自己对父母20余年的想念和感情?我的内在小孩一想到父母,就想逃得远远的,逃到一个没人看到的角落里。

 

好冷好冷,好像原生家庭里的父亲母亲、还有妹妹,甚至感觉到整个家族系统里,都遗弃了我,将我排除在外。因为,当我想逃时,我竟无处可逃,不知该去哪里,只是,觉得找个没人看到的角落里比较好,可连个这样的角落,都无处找得到。那么,我记忆里那本就不多的父母给我的爱和温暖,都是假的吗?

 

这个夜晚,我本该好好休息一下的,因为接下来的一天,我会接受家排个案,更深的去挖掘那个我已经看见的未知的自己,而且我也有感觉,一旦我能够面对这个谜底,令那个恐惧到一想起父母就有逃离感觉的内在小我,能够接纳和尊重已经发生的这件事(哪件事此刻的我也不知道,我真是糊里糊涂地活了30多年呀),从而不必再逃、再恐惧。让剩下的余生里,只是尽情的享受着幸福和美好。

 

可我,还是很清楚地失眠了,并且不敢关灯、不敢闭上眼睛,不然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那份恐惧冲撞着我,令我逃无可逃,好怕、好怕。

 

我知道,我知道这个物质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幻相,我不该执著于此。然而,看到我身上的业一点点累加在我女儿身上(我只能看到我身上的业,我父母或我原生家庭以上的业,我不清楚,也无从了解),我真心的,只是想解开这个谜团,让业转化为爱,顺畅的流动下去,而我最近一段时间所感受到的爱与光明、美好与喜悦,会持续下去,从此不再自己苦、孩子也继续跟着重复我的苦和业。

 

2、

看过几次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总觉得这个遇见,是更高层次的那个自己,是灵性方面的自己。但参加了叶范文老师的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坊之后,还未做个案的我,就意外看见了另一层面的自己,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除了灵性之外的另一个未知的自己。

 

这个未知的自己,或许就是我们所有恐惧背后的源头,而这个源头的连结处,即是我们原生家庭那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系统内,我们自以为我们是这个、是那个,是某人的子女、是某人的父母、是某人的兄弟姐妹、是外婆最疼爱的外孙女、是爷爷奶奶最器重的孙子等等。

 

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受到系统内部的影响,不知不觉间,就被我们的父母或族人,在灵魂层面替换成他们想要我们成为的那个人的影像。于是,有时候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明明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却被一股更强大的无形力量推着向前,去做或完成某些事情。

 

尽管我们身不由己地去做了,但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是那么的不情愿,甚至带着不知哪里来的怨恨,继续着我们自认为的生活。

 

于是,我们发现,在这个物质层面的世界里,有些人活得很明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时候该要什么;而另有一些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很想找回那个隐藏的自己,却非常无可奈何,不得不借由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地过这一生;剩下的一部分人,质疑自己是谁的能力,不是没有,但几乎很少质疑,只是按部就班随波逐流的过自己的日子,苦也好、乐也罢,似乎心安理得接受命运的安排,这类人是最糊涂的,却也最自得其乐,苦中作乐,当然,他们清明的那一部分,是明白的,只是这清明的部分,也无意于去点醒他们,好像各自都能相安无事的活到老死。

 

负空间里除了灵性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不为人知的那部分,并且其占有的空间,还很庞大。尽管在跳脱物质世界之后,灵性方面我们或许会有很大突破,能够看透世间一切都是幻相,可以不去执著和追逐,只是顺其自然即可。然而,灵性之外还存在的那个空间里,却可能是我们所有恐惧的最根本的源头。而这个恐惧,不只是灵修界里认定的“缺爱”这个缘由造成的。我敢肯定,还有我们整个家族系统里不为人知的秘密,也是我们紧抓不放的恐惧的根源。

 

而借由家族排列系统工作坊,知道了这个秘密背后的真相,会有助于更快解开我们并不知道的心结,摆脱这个能够生生世世累加下去的恐惧。或者,更直白的说是在化解这个业,让家族系统都回归正确的序位,将所有的业或怨恨,皆转化为爱,继续流动下去。

 

后记:非常感恩叶范文老师,尽管感觉上他没有我认为的大师们应有的严谨,但坐在他身边,却觉得非常舒服,这种舒服感,会穿越时空,直抵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整个工作坊运作期间,你也看不到叶老师深入透彻的讲解,甚至想到哪里或者现场学员说到哪个问题,叶老师就随着感觉讲到哪里,很随意,却也能深深的触动你的内心,让你受益匪浅。

 

我这应该是第一次觉得不知要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我所认可的老师。我也不清楚,为何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定义叶老师。你说他大爱吧,有时候我还感觉不到;你说他仁慈吧,有时候我却看不到;你说他有大师风范吧,在参加工作坊的过程中,又看他不像个大师;你说他不是大师吧,又会觉得他似水,随时都能融入到每一处。

上善若水任方圆,或许,这就是叶老师给我的印象。而多年来,我所追求的,大抵就是这种“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的水之境界吧!2012-9-2早7: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