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10月12日),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参与过“靖难之役”。朱元璋第十七子,齿序第十六子,卒谥献,又称宁献王。
朱权自幼聪明好学,神姿秀朗,慧心聪悟,于书无所不读,一生致力于研读著述,并多有成就。但他的仕途并不一路坦途。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权才15岁时,太祖朱元璋为防御蒙古,封他于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与燕王朱棣等王子节制沿边兵马,称宁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实行削藩行动。故次年,即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在靖难之役中,朱棣曾经联络并胁迫宁王朱权出兵相助,并许以攻下南京后,与他分天下而治。
然朱棣打败建文帝后,为独享胜利果实,只字不提分治天下之事,反而将宁王朱权从河北迁徙至江西南昌,尽夺其兵权。
25岁的朱权就这样被改封南昌,此后他深感前途无望,即韬光养晦,托志冲举,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游娱、著述、释道。于是,这方面的成就不小。
朱权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善,拜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所撰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
朱权多才多艺,其他著作也颇丰,既有《汉唐秘史》等书数十种,也有杂剧十二种;还编有古琴曲集《神奇秘谱》和北曲谱及评论专者《太和正音谱》(这些皆为中国现存最早杂剧曲谱,是中国戏曲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其所制作得“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另外,他还悉心茶道,将饮茶经验和体会写成《茶谱》,对中国茶文化也颇具贡献。
明正统七年(1442),朱权于南昌创建道观与陵墓,成祖朱棣还赐额“南极长生宫”。他于1448年10月12日死后就安葬与此(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璜源村缑岭东麓),是江西最大的地下墓葬。墓前原有南极长生宫,前有南极殿,左有泰元殿和冲霄楼,右有旋玑殿和凌江楼。宫前有醉仙亭和一对6.9米高的八棱形华表,上刻道家符篆。宫后墓室隐于山中。
据考古发现,其墓室系采用青砖砌成卷拱结构,全长31.7米,宽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后室四部分。前室用自来石顶住,二门无自来石。中室之后,有券门通后室。后墙正中有一壁龛,两旁用红石作八棱柱,柱下有础,础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由于朱权晚年学道,道冠道袍入殓,口含一枚金钱,体压大小金钱二行,每行六枚。其他随葬品,有金、银、铜、锡、玉、瓷等器物,有些珍品已由故宫博物院收藏,余者藏江西省博物馆内。其墓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供游人参观。
一个皇子,本来位高权重的,由于政治需要、统治需要,被贬至远离京城的江西南昌郊区。好在他并未沉沦,而是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在另外一个天地里大有作为,也不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看来,环境可以改变人,人也可以跳出环境有所成就。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