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原创】食品安全防线不能仅凭“道德血液”

(2011-04-20 21:11:10)
标签:

食品

安全

防线

道德

血液

关系

分析

杂谈

分类: 原创

              【用心原创】食品安全防线不能仅凭“道德血液”
                             (凤凰网论坛头条推荐)

                     【用心原创】食品安全防线不能仅凭“道德血液”
                             (人民网强国博客首页推荐)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接二连三发生,直叫人“目不暇接”、“震耳欲聋”。从“苏丹红”到“三鹿奶”,从“毒韭菜”到“地沟油”,从“瘦肉精”到“牛肉膏”,从“染色馒头”到“回炉面包”……民众已经听到、吃到太多的有害食品有毒食物,几乎已经反应不出“愤怒”,更多的是见怪不怪、无奈调侃。

    正如有篇报道指出的那样,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已经肉身百毒不侵、心灵异常强大,而是因为已从以往经历中看到了太多的“类似”和“轮回”。尽管,人们在表面上缺乏了“无限义愤”,但心底里还是颇具担忧和不安的。

    毕竟,性命攸关,健康至上;毕竟,民以食为天,民以生为要。食品安全的防线,再也不能退缩,再也不能崩塌。否则,国家难以强盛、民族难以强大;社会难以安定、民生难以安心。

    前几日,曾有网友呼吁,食品安全应当注入“道德血液”,笔者很欣赏,却不敢完全苟同。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现状,无论是生产、加工、流通环节,还是管理、检测、监督领域,都不仅仅是道德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通过大量的现实现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食品安全存在的漏洞,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问题”企业何以待到出现大问题才被发现?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被事件“炒”到“风口浪尖”的企业,没有一家不是早已违规现象暗藏、违规操作久存。经营思想的急功近利、经营意识的唯利是图、经营方式的粗放管理、经营手段的极端落后等等,是他们的共性。加上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来“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督”的习惯做法,导致安全隐患“四处为虐”,不仅让企业苦不堪言,也使监管部门疲于奔命。

    其实,要治理这种现象,并不是“难上难”的事情。只要企业在生产环节道道工序把关、条条流程守住,多做过细的检测检查,少些唯利是图的紧盯住“孔方兄”;只要监管部门能走出办公室、实验室,真正走进生产现场,“问题”企业的发现就不再“困难”。

    其二,监管力度何以会在发生重大事端才猛然加大?

    懂得驾驶的人都知道,安全行车与否,车况路况仅是必要条件,并非是关键因素。若要长期安全无事故,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安全意识的增强、遵纪守规的做法、驾驶技术的娴熟和违规处罚的严厉。拿食品安全来说,少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得过且过,曝出来就查,曝不出来就算,这种“马后炮”式的监管,焉能不出问题?

    何况,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食品监管部门若也是一头扎进钱眼里,以利定取舍,以罚代服务,就背离了其职能职责的要求与义务,就辜负了群众生命健康的千斤重任所托。

    如今,只要是发生了食品安全事故,查处生产企业、经销单位,可谓是雷厉风行,严肃有加;但对监管部门的问责却迟迟无法到位,即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就事论事,不了了之。如此处理,不过是“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罢了,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其三,整治风暴何以要采取“搞运动”方式出现?

    无数事实证明,集中突击式的抽检和清查,只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期,纯属治标不治本之举。只有建立长效和常态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拉紧食品安全网;只有采取高压态势和严究举措,才能真正绷紧食品安全弦。

    现实告诉我们,立足于大检查的专项整治风暴,并不能触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之痛。一时的整治风暴可以拍死苍蝇,却无法改变滋生苍蝇的环境。忽视了对整个制度环境的治理,就是给企业和监管者以逃避责任的借口。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中,监管机构“坚决不护短”、华联超市“给不法制作商钻了空子”,这些委过于人的自我辩白,或可窥见一斑。

    整治风暴不是说不要搞、不该搞,而是看怎么长期搞。打击违法行径,就要打狠打痛。把“零容忍”从口头上转为行动上。该惩罚的,罚他个倾家荡产;该追究的,问个牢底坐穿。要使得违法成本远远大于违法收入,才能切实形成“高压线”、带来威慑力。

    其四,问责机制何时能以法治堤坝阻挡道德滑落?

    有篇评论说的极是精彩:只要没有刚性的约束,人们总是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牵引,摒弃道德,挑战法律。相信那些无良企业、不法商人、失职渎职官员并没有少接受为人要诚信的道德教育,在公开场合,他们满嘴也是仁义道德,但是,一旦发现法律“打瞌睡”,或者可以通过权钱交易绕过法律惩戒,私欲便很容易漫过内心的道德堤坝,呼啸而至。

    就此意义上说,食品安全防线仅凭“道德血液”来充当,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万万不能的。唯有使用铁的纪律、钢的法治,严格问责,严厉追究,才能在法律框架下让道德慢慢回归、渐渐提升。

    在这里,我们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在食品安全这个大课题下,不仅要对无德企业、无良商人实行问责究罪,也要对监督监管部门实行同样的处理处罚。他们同属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问责时缺一不可。尤其是后者身为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更责任重大,义不容辞,罪不可恕。

    倘若,行政监管积弊不除,食品安全的承诺即是一句空话。而行政体制内积弊是不可能依靠自查、自检就可以破解的,需要来自外界强有力的监督和问责。我们作为渴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者,同样期待司法之剑挥向这些领域,追问这本应确保公民安全的“最后防线”是如何崩塌的。

    食品安全的春天能够很快到来吗?我们拭目以待,翘首以盼。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