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现实的沉重与凝重

(2010-01-01 11:31:54)
标签:

杂谈

                               超现实的沉重与凝重

                        ——读安黎散文集《我是麻子村村民》

                                     吴泽民

    读安黎早期的小说(以《痉挛》和《小人物》为代表),眨眼间给人以压抑,甚至于窒息。但仔细品过,却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在咀嚼下咽的过程中,却又很苦涩,苦涩之余,突兀来点小幽默。而这种幽默却是黑色的。我说,这就是现实的的真实与沉重。读他近期的散文集《我是麻子村村民》,将对故土的眷恋,亲情的释放,下层的体恤,苍生的尊敬等悲悯情怀,表现得淋淋尽致。这本散文集之所以被人称颂,我以为,是他立足于麻子村这块土地,走过父亲这座桥梁,在母亲这座教堂净化心灵,回首,以宽仁之心厚待这个世界,一切万物皆有灵性,皆有生命。于是我想,如果说安黎的小说是肩扛着现实的沉重,那么,他的散文不仅仅是负载沉重,而是上升到思想的凝重了。这种凝重,恰恰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渐渐遗落的精神。

     《我是麻子村村民》这部书,其名就很特别。事实上,安黎老师的户籍迁出麻子村已有三十年了。这里只有他祖先的坟茔,有两个弟弟的家。但这里更有他苦涩的童少年和抹不掉的回忆:有现已坍塌但却歇栖了几代人的土窑洞;有看似平凡随处可见的树;有与他相濡以沫的少年玩伴……。无论是写人,是状物,在他的笔下都跳跃着生命的灵性。而这种灵性,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他的反思与感恩。他感恩父母,感恩土地,感恩一草一木。这些心灵的碰撞,在他的《回乡记》记里,变现入木三分。正是这种感恩情怀,让他以悲悯之心,体恤关注最底层的民众。这本书收录的《跺在公众视线之外的他们》,把笔墨深入到当今社会第底层的农民工,其饱蘸笔墨的情感,鲜活的人物,倒有几分小说的元素。正因如此,让我们又一次震撼了,为生活在我们身边却熟视无睹的一群社会的脊梁,但被社会遗忘的兄弟姐们而悲哀,而鸣忿不平。在悲忿之余,我们由衷的感到,安黎内心向心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而这种方向,恰恰是与许多一味为上的作家相悖的。他的游记散文,更是别具一格,没有走寄情于山水的俗套老路,而是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价值观的颠覆和蜕变。所以说,这本书,无处不折射出凝重的思想光辉。

   读安黎的文字,每个字符都在跳跃,每句话都具有张力,每个段落都有极强的渲染力。整篇文章凝结的思想,凝重而深远。读这一本书,犹如在教堂做了一次祷告,净化了一次心灵。

 

(安黎老师是文学大家,他的文字非我等敢指指点点。只因和他很熟,斗胆写了几句读后的感想,在鼓励自己。若词不达意,睹者莫怪。安老师更莫怪。大家新年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在那道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