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塬·那塔·那树/吴泽民
耀州残塬梁峁之上的公路,犹如树叶的纹络,不经意间就开了个岔,拐了个道,又引出一绺塬来。或者,在河道里,突兀地隆起一道梁垣,像一个醉汉,就那么随意地一陈,头部、胳膊大腿、身子就全了。于是,这塬也就赋予了生命,也就有了灵性。
夹在沮水河与稠桑古塬之间的柏树塬,就是这么飘落的一片叶子,恰到好处地铺展在这里。此塬长不足十公里,宽无二公里,南北细长,东西狭窄,呈倒柳叶状,也像一叶扁舟,荡在天地之间。
据传说,柏树塬,原称柏寺院,与河对岸的尼姑庵隔河相望。后经人们的演绎,就成了现在的柏树塬。柏寺院兴于唐末,盛于宋,香火极旺,整条塬几千亩土地皆归寺院所有。寺中建有古塔,砖石结构。塔高七级,呈六棱圆锥形,典型的宋代风格。塔尖四周系有风铃,风过铃响,丁丁当当,晨报晖晓,晚送夕阳。但此地是先有村庄,还是因寺院再有村庄,已无从考证。因为寺院建筑物毁于战火,残留瓦砾深埋泥土,湮没了昔日的辉煌。
http://s16/bmiddle/608c2361x7d0681551f4f&690
荒塬处高耸石塔,在耀州就有三处。分别是城北的神德寺塔,城西塬的延昌寺塔和这里的柏寺院塔,都为宋代建筑,塔形大同小异,典故出处也异曲同工。但柏树塬塔与众不同之处,非孤苦伶仃,形影相吊,而是有一古树陪伴。此树也非庙宇常见的参天古柏,而是沾满仙气神韵的树中之王——龙爪槐。
http://s6/bmiddle/608c2361x7d0c5563d645&690
龙乃上天之物,腾云驾雾,只有玉皇大帝才能降服,让其分管四海。帝王自称真龙天子,也只是在皇宫行走,怎能落寞于这荒塬,任凭荒沙烈日暴晒?于是,此树的传说纷至沓来,寂寞的柏树塬,也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天宫有条黑龙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贬入民间,令其用犄角开河引水,造福苍生。黑龙遵令开辟沮河,将高山之水引入锦阳川。但玉帝却不原囿黑龙,不召其回宫。黑龙一怒之下,就化作一颗树扎根在沮河西塬,日夜佑护沮河两岸百姓平安。不知过了多久,东汉刘秀与王莽争夺皇位,兵败溃逃至此。荒塬之上,无遮无拦,刘秀无处可逃。在万般无奈之下,刘秀脱下铠甲披在马鞍上,马驮铠甲向南飞奔,自己却爬上树躲藏起来,逃过一劫。刘秀当了皇帝之后,就封这棵树为龙爪槐。从此,这棵树也就有了帝王之气。
http://s10/bmiddle/608c2361x7d06549ba5f9&690
这棵树长在塔北一百多米处,与塔基在一条中轴线上。树高不足六米,树身需两人合围,树冠如伞,覆盖直径三米有余。树皮粗糙如鳞,大枝弯曲扭转,呈盘龙状;小枝柔软下垂,如丝如缕。更有一大树枝,缓缓下垂,接地之灵气,犹如刚从沮河归来的一条龙,正跃上树体还没有来得及收回的尾巴。每到夏季,树叶茂盛,嫩枝新生,白花点点,风拂枝摆,婆婆裟裟。从西东望,此树又如一头鬃发秀美的俊狮,轻摇着尾巴,很是壮观。站在树底,浓枝庇荫,很是凉爽。顺着树干往上看,树顶扭曲缠绕的树枝恰到好处地留下一个窝槽,藏一人绰绰有余。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刘秀藏身之处吧。http://s8/bmiddle/608c2361x7d0c46e890a7&690
事实上,龙爪槐在我国比比皆是,但这棵古树却是独木一秀。它秀就秀在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动人的传说,秀就秀在其逼真的造型和永久的历史。此树曾获得多少园林专家的青睐,也曾想移动到大都市供人观赏,只因年代太永久不敢造次。而这里的人们,却把它看做一颗神树,立碑挂红,焚香膜拜,是心灵的寄托,精神上的守护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可否再加一句,树不在大,有型就成?
于是我在想,柏树塬塔记载着昔日寺庙的辉煌,龙爪槐寄托着人们的精神向往。那这条荒塬,却承载着世世代代的沧桑,承载着万物的生命。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建筑,还是海阔天空的巨龙,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
20010.01.1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