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把人分为几等?解密《孔子全集》

(2012-01-16 08:06:27)
标签:

孔子全集

庸人

圣人

等次

小人

君子

贤人

世界孔子协会

全球儒商联盟

孔健

分类: 教育

在迎接2012新年到来之际,我来到北京人民出版集团的东方出版,见到我的责编杨英喻,高兴地从她手中接过史无前例的新书《孔子全集》。为何说“史无前例”是因为这可是我祖辈三代孔子后人用青春和血汗凝聚成的一本书,最先是我的祖父孔庆功一生耗尽心血,搜遍中国古代经典,找寻有关孔子的言行录,然后编辑出《孔子圣语》。

临终前,祖父对我和父亲说:“为弘扬先祖思想,你们要继续编写好《孔子全集》”。在父亲和家人的支持协助下,我历经20年的努力,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从浩繁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将散见于经、传、子、史、纬书里,将有关孔子的言行纪事进行收集、辑录、整理,决心把孔子的学说全面、系统、完整地整编出史上第一部《孔子全集》,进而把孔子研究推上新的高度。

在整编孔子言行录时,我对孔子将人分为几个层次进行研究,因为孔子一生叙述人的哲学,讲解人的志向,发掘人的价值,为如何做人立下最好的标杆,所以,他创出人的层次标准,成为我们做人的目标。

孔子将人分层次的至关重要意义在于:将对一个人的价值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描述,告诉我们人的可塑性。并订出做人的标尺,让我们来衡量自己,最终竖起自己的理想人物像。

在此,孔子交给我们视情况不同,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判断我们究竟属于哪一种层次,从而对自己进行解剖,来改变自己、反省自己,从而达到孔子所指定的人的最高标准。

下面就是孔子将人分为的五个等次:

第一等次:(庸人)

孔子就有个定义,子曰:从物如流,庸人也。就是没什么主见,人云亦云,不辨贤愚,不知好坏,就是庸人。

《孔子全集的孔子家语》,查到原文是:
       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白话文:
       心里没有高尚的人生规划,说话言之无物,不懂得亲君子,远小人以修身,不知道艰苦奋斗以自立,目光短浅,贪小利忘大义,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知道追求物欲,这就是庸人。
庸人仅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活。庸人,通常碌碌无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人们可以通过奖罚方式对其加以管教,这样庸人就会变为社会有用之人。

 

第二等次:(士人)

士人的标准是:
      有原则,有理想,做事就算不能成功,但一定有所坚持,做人就算不能尽善尽美,但一定严于律己,因此,知可以不务多,但必须懂得真理谬误,言也可以不务多,但必须言之有物,行也可以不务多,但必须有所选择,不论富贵贫贱,都能泰然处之。
士人试图控制自己的欲望,也希望能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在这里,孔子认为他们还只是走上人间正道的学徒。

 

第三等次:(君子)

君子的条件:
      言必忠信而不怀怨恨,仁义在身而喜怒不形于色,思虑通明而言辞谦和,笃行理想,自强不息,就好象看上去可以赶上但其实是无法赶上的人(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
君子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实现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他活着是要和自己的发展机遇取得一致。君子告诫自己,努力协调凡夫的快乐与天命。克己复礼是君子的尺度,在人间大道上,君子是走在大道上的人,也就是学习的人——孔子本人就被视为君子,但是他要求自己成为完美的君子。

 

第四等次:(贤人)

贤人的标准:
      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
      这段话字不多,但展开内容就多了,简单说这贤人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有三个条件必须其一,要不就是个道德楷模,可以法于天下,要不就是个思想家,可以化于百姓,要不你就必须是个富人,这点很有意思,从不“言利”的孔子为富人网开一面,给他们留了个做贤人的机会,但条件是你必须布施天下。
贤人必须不仅实现个人的理想,而且还要说明和解释关于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标方面的知识、贤人即哲人,他们以传统为出发点,并且自己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第五等次:(圣人)

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这简直不是人了!我们尊孔子为圣人,但显然在他自己眼里,他也算不得圣人。他说能成为君子就不错了,根本就没有这种成为圣人的奢想。其实人的最高层次就是圣人,凡夫的快乐和天命是保持一致的,圣人的智慧不仅照耀周围,并光大世界。他实现了符合自己天性的机遇,出于“道”,即出于世界而活着,树自己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为人类指出一条做人、为人、成人的光明大道。

 

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这些我们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词,竟然在2000多年前孔子把人分为等次的标准,一直传承到今天,多么了不起,知道什么是不朽了吧!

      怎么没有提到“小人”呢?大概是孔子认为“小人”不是做人的选项,人可以做庸人,但不能做“小人”。孔子在另一次讲演中,警告他最搞笑的弟子子路,什么是“小人”:
    “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夫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用今天的话说一遍:
      夸夸其谈而华而不实,做事张扬而令人讨厌,有点小聪明都写在脸上,这就是小人!
     有些好词好句,值得记住:
      慎终之规—完善的,善始善终的规划。可用于形容人生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