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孔子全集庸人圣人等次小人君子贤人世界孔子协会全球儒商联盟孔健 |
分类: 教育 |
在迎接2012新年到来之际,我来到北京人民出版集团的东方出版,见到我的责编杨英喻,高兴地从她手中接过史无前例的新书《孔子全集》。为何说“史无前例”是因为这可是我祖辈三代孔子后人用青春和血汗凝聚成的一本书,最先是我的祖父孔庆功一生耗尽心血,搜遍中国古代经典,找寻有关孔子的言行录,然后编辑出《孔子圣语》。
临终前,祖父对我和父亲说:“为弘扬先祖思想,你们要继续编写好《孔子全集》”。在父亲和家人的支持协助下,我历经20年的努力,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从浩繁的中国古代典籍中将散见于经、传、子、史、纬书里,将有关孔子的言行纪事进行收集、辑录、整理,决心把孔子的学说全面、系统、完整地整编出史上第一部《孔子全集》,进而把孔子研究推上新的高度。
在整编孔子言行录时,我对孔子将人分为几个层次进行研究,因为孔子一生叙述人的哲学,讲解人的志向,发掘人的价值,为如何做人立下最好的标杆,所以,他创出人的层次标准,成为我们做人的目标。
孔子将人分层次的至关重要意义在于:将对一个人的价值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描述,告诉我们人的可塑性。并订出做人的标尺,让我们来衡量自己,最终竖起自己的理想人物像。
在此,孔子交给我们视情况不同,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判断我们究竟属于哪一种层次,从而对自己进行解剖,来改变自己、反省自己,从而达到孔子所指定的人的最高标准。
下面就是孔子将人分为的五个等次:
第一等次:(庸人)
孔子就有个定义,子曰:从物如流,庸人也。就是没什么主见,人云亦云,不辨贤愚,不知好坏,就是庸人。
《孔子全集的孔子家语》,查到原文是:
庸人仅仅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活。庸人,通常碌碌无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人们可以通过奖罚方式对其加以管教,这样庸人就会变为社会有用之人。
第二等次:(士人)
士人的标准是:
士人试图控制自己的欲望,也希望能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在这里,孔子认为他们还只是走上人间正道的学徒。
第三等次:(君子)
君子的条件:
君子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在于理解和实现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他活着是要和自己的发展机遇取得一致。君子告诫自己,努力协调凡夫的快乐与天命。克己复礼是君子的尺度,在人间大道上,君子是走在大道上的人,也就是学习的人——孔子本人就被视为君子,但是他要求自己成为完美的君子。
第四等次:(贤人)
贤人的标准:
贤人必须不仅实现个人的理想,而且还要说明和解释关于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标方面的知识、贤人即哲人,他们以传统为出发点,并且自己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第五等次:(圣人)
所谓圣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这些我们平时常挂在嘴边的词,竟然在2000多年前孔子把人分为等次的标准,一直传承到今天,多么了不起,知道什么是不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