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日本人婚礼用白色葬礼用黑色?

(2010-04-26 08:39:19)
标签:

葬礼

婚礼

古墓

日本人

斑马线

中国

二婚

同文同种

孔健祥林

杂谈

分类: 文化

为何日本人婚礼用白色葬礼用黑色?

昨天在成都看到一早大街上,成双成对的年轻人着结婚礼服来回穿越靠江边花园的一条斑马线,多的造成交通堵塞之势。一问才知这叫:“天府爱情斑马线“,成都的结婚情侣在结婚那天一定要早起,走过这一条“斑马线”,预示着情感已定、幸福终身。上午,我率日本代表团为成都大学赠书完后,校方的赵钢副校长和成都外办邓主任中午宴请我们代表团,结果一进饭店,竟有三对结婚典礼的宴席,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常驻北京的幸福科学出版社代表金子尚史问我:过去,中国人结婚都穿大红色,现在的大城市为何有的着白色婚纱、有的穿红色婚纱?我也不知道,问到同行的翻译小王才明白,白色是头婚的象征;红色是二婚的表示。这样一解释,让日本人大吃一惊。现代化让中国的婚姻世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翻译小王问金子:为何日本人婚礼用白色,而葬礼用黑色?中国人真不理解,请给解释一下!

金子说:在“同文同种”的日中文化中,你会发现惊人的不同的本质区别。举个例子来说,在日中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常见的白与黑两种颜色,就具有非常不同的文化内涵。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而结婚和葬礼的颜色使用时非常讲究的。

“走到街上,仅从服装就可以断定某个日本男人失去参加婚礼还是去参加葬礼。因为只有这时,日本男人才穿一套纯黑的服装,而参加婚礼和葬礼的区别仅在于婚礼是系白领带,而葬礼是系黑领带。子女参加葬礼时穿一身纯黑的衣裙,参加婚礼时也可以穿一身纯黑的衣裙,但须佩戴一些装饰品,纯黑的衣裙配一朵雪白的花也未尝不可。不仅参加婚礼的人,在日式传统婚礼中,新娘的服装也是纯白的,以为“白无垢”。而日本新娘的美也就体现在着洁白如雪。清纯如水的身姿中,她使人感到生命淳朴之透彻。”

但我们来看中国的习俗,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中,穿一身黑袍或纯白的衣服去参加婚礼,有被赶出来之虞。黑与白是葬礼时使用的色彩,而穿着五红六绿得鲜艳衣服去参加葬礼,也可能要被打出来的,因为鲜艳代表喜庆。

中国的新娘,总是穿火红的衣裳,古时的新娘从花轿中走出来,是红衣、红裤、红头盖,宛如一朵飘来的晚霞。就是到了现在,在传统的婚礼中,虽然没有了红头盖,新娘们的身姿也是桃花浅汗,姹紫嫣红,生命之鲜活跃动于色彩之斑斓中。

看一下日本婚礼的进行情况,便知日本人在颜色的运用上十分讲究。一个婚礼:新郎穿着身白色燕尾服在伴郎的陪同下,站在最前面的大管风琴旁,毕恭毕敬地等待新娘。然后,《婚礼进行曲》响起,新娘穿着白色婚纱长裙挽着父亲的手臂走进殿堂,后面跟着伴娘、新娘的姐妹、还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人们把鲜花抛空中,美丽的花瓣雨下幸福的新人依偎在一起。接下来的仪式:新郎新娘穿着和服和木屐入场,这时,音乐再次响起,只见新郎新娘又穿着复杂而富有民族的和服进来,进行日本的民族风俗的结婚典礼。一次婚礼就是一对年轻人的洋河服装表演会。

在日本,新的生命开始象征——婚礼和生命结束的象征——葬礼所使用的象征色是相通的,而在中国的同样的场合,确是被峻别的。这种象征色的峻别,也表现了中国人对生与死两个世界的峻别。像我们上面谈到色彩相通一样,日本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峻别生与死的世界,从其他的方面看,也很容易看到这一点。

譬如日本人经常把墓地放在住宅区里,人鬼为邻,相敬相亲。而中国人一定要把墓地安排在远离住宅区的地方,如果偶然有人单独通过墓地,往往就会战战兢兢,加快脚步,有的甚至会望风而逃,死的世界的象征——墓地,就看做是与生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可怕的世界。

从发掘的古墓来看,中国古墓中的壁画,大量是描写古墓的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宴会、行乐、狩猎等,而皇宫贵族们还千方百计的保存遗体,建造与生前的宫殿可以媲美的庞大的地下宫殿。

而日本的古墓中,绝少描写古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的壁画,更没有庞大的地下宫殿,而且从大宝三年(703年)持统天皇在飞鸟冈火葬以来,历代皇帝都实行火葬,带有坟丘的巨大古墓开始绝迹。而中国火葬的普及是在1949年以后的事了。

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死是生的结束,生是世界无论怎样苦,也是值得留恋的。中国人总是试图把生的世界的状态,原原本本的带到死的世界中,籍以抗拒死的世界中暗黑与苍白。而日本人认为生和死是相通的、相连的,生是美的,死也是美的,有时甚至比省还美,生死相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