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车是读书报文化娱乐馆

标签:
电车地铁文化功能玉腿心脏起搏器日本孔健祥林巨龙新闻杂谈 |
分类: 文化 |
今年日本是“读书年”,政府号召公民不景气时更应学习知识,争取上进。有的博友问我,日本人大都在那读书,我回答大都在车上,大家都不相信。其实日本人愿意看书学习,好多学问是从上下班的电车上得来的。中国人过去学校一毕业,又把学过的东西还给老师了,因为上了班、就了业、成了家、立了业,书放梦乡,不在学习的人大有人在。
昨天凤凰卫视播报:中国人今天的阅读状态令人堪忧,我们的国人年平均读书数量,只有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阅读在很多人心目中那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情,在一些人看来,读书和游戏、享乐、赚钱、升官是没有关系的,何必浪费时间呢?其实国人这种想法是人生杯具,而不是洗具。
日本人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他们从学校毕业后,才转入真正的学习,进入人生的学习冲刺阶段。一般日本职员一天不学习,就唯恐落伍被甩掉。所以,在大都市日本人乘电车读书看报视为美德,长途读书、短途看报,大多形成习惯。他们就利用这些时间来给自己充电。一生的许多时间在电车里渡过,而读书看报就成了日本人的人生必修课,在书中寻找知识;寻找升迁的阶梯;寻找活好的哲学;寻找完善自我的道路。
对国人来讲,电车和地铁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是一种运输工具,我在北京的地铁里很少见到读书的乘客。但是在日本却大不一样,日本的电车之文化功能却特别丰富,远不是“运输工具”这一简单的概念所能涵盖的。
当然,你会说电车的功能是运送乘客。东京的电车、地铁网络特别发达,四通八达,而且绝大多数是安全正点,有汽车的人大多数也利用电车、地铁通勤。这样就自然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高峰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电车和地铁的工作人员拚着力气向车里猛塞乘客的场景。看来在小汽车普及的日本,电车和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的利用率还是相当高的。
让我吃惊震撼的事,电车和地铁在日本是人们阅读文化馆。据调查,基本上的日本职员都在电车中阅读书籍和报纸,有的甚至会一日读一书。因为有的日本人一天来回三小时在车上,这时间就充分利用起来了。据说,有的日本人竟在列车上,完成了自己的上班后的再入学,而获取了硕士、博士学位。
当然,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车上看电子书越来越多,而年轻人看漫画的居多。不过,读书看报的数字可以讲是朝着减少的趋势发展,也是不知日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老一辈所担心的。
我当年读上智大学博士生时,有一年创过在电车上阅读过六十本书的“个人纪录”,这主要得益于日本电车和地铁的平稳度高,非常适合于阅读。据说电车和地铁这种文化功能是带动日本书报出版业发达的一大功能,日本各大报纸的百分之二十是在车站卖掉的,剩下就是送报上门了。我的《中国巨龙新闻》创刊时,在日本车站会卖掉几万份。所有的车站里都有卖食品兼卖报纸、书籍等的方便店,也有很多车站里有书店。
第三,电车和地铁还是通讯空间。尽管电车和地铁公司在车中的播音器中反复强调,为了避免影响装有心脏起搏器等乘客的健康,在车上不要通话,但是现在的手机上都有发电子邮件的功能,因此有许多人认真执行“不通话”的原则,但是手指在手机上却忙个不停——发电子邮件和微博。这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乘客来说,其“杀伤力”是“此处无声胜有声”,逼得他们在车厢里乱窜,也找不到一个安全的空间。
第四是游戏空间,现在手机一般都有游戏功能,也有的乘客专门拿着游戏机到电车上玩,小小银屏,千军万马,刀光剑影,趣味无穷。车上玩游戏机可能日本人最时髦,因为车上这种广告多如牛毛。
第五,电车和地铁也是睡眠空间。有许多人也里玩或工作,睡眠严重不足,于是在电车和地铁里“补睡”。东京的日本人经常晚上喝多了,就围着东京都的山手线来绕圈睡觉,一圈约一小时,也满解乏的。有时有的年轻姑娘在熟睡中把身旁的人的肩头当成了“枕头”,如果旁边是个“怜香惜玉”的“大哥”或是“大叔”,也会乐不得沉醉于姑娘的“春芳”之中,甘为其“梦中绣枕”
第六,地铁和电车还是“窥视空间”。人们在看书、读报、发短信、打电脑的时候,旁边总有人不由得窥视上几眼,看你看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据很有人气的电视节目“法律解难相谈所”介绍说,这种窥视不算违法和侵犯个人隐私,因为你的看书、写作等行为发生在公共空间。
“法律解难相谈所”还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小姐身着短裙,坐在座位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于是玉腿渐开,春光乍泻。而对面坐着一个年轻男子,正唾液满口,屏住呼吸,随着小姐的玉腿渐开,粘稠的目光像浆糊一样紧紧贴住了小姐的裙底风光。小姐突然醒来,看见男子的目光已在她的裙底深邃入骨,不由得大怒,跳起来扇了那年轻男子一记耳光,还把他告上法庭。但是小姐最终败诉,因为她的玉腿开合于公共空间。
第七,电车和地铁是聊天空间,这多见于中学生和主妇等。中学生有时为了“张扬个性”,故意大声聊天;而主妇也是日本的“最能闲聊”的一个阶层,尤其一旦三五成群,一定会聊个热火朝天,让四周不得安宁。
第八,电车和地铁是广告的空间。据说电车中的广告效果极佳,价格也不菲。大多杂志、书刊就因为在车厢打广告,广而告知后,销售量大增。一本书和杂志能否卖得好,在日本还取决于车中广告的效果。
第九,电车和地铁还是化妆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名著《雪国》中曾描写过从车窗里映出的叶子的美:“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象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幕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我每天在黄昏或夜里的车窗上看见站在车上的姑娘们,拿出镜子,整理一下头发,有时也会拿出化妆盒,进行大化妆,有时她们的倩影在霓虹中流彩,其美也不亚于叶子。
第十,电车和地铁还是性骚扰空间。虽然在电车上乱摸女人是犯罪,日本人管这种人叫“痴汉”,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日本有人专写如何当“痴汉”的书,在书店里还很畅销。还有:“痴汉”网页,有姑娘在上面津津有味的介绍自己如何遭遇“痴汉”,而“痴汉大叔”手法又如何高超,能得她好生受用,如醉如仙。
我的好友钱先生讲了他在电车上也曾遇到过一件怪事。那天钱先生旁边有一个空位,一个身穿雪白长裙的年轻女子坐在了他身旁,长裙轻甩,一下子盖住了他的腿,钱先生立刻不知所措,莫非她要引诱做“痴汉”?正在目瞪口呆之际,他的耳畔突然响起前辈的谆谆教导,“日本电车上有的女人装作引诱你去做‘痴汉’,然后敲诈你钱,最少五万。”钱先生一想到要赔五万,浑身立刻谨慎起来,马上正襟危坐,排出杂念,把裙子甩开了。
日本的电车就是一个大世界,但热爱读书学习的人们就把它当作读书看报文化娱乐的空间,来打发着充实的人生。我们中国人随着城市铁路和地铁的普及,应该学习日本人,把车厢变为读书报的阅览室。
孔健&海青文化创意工作室正式成立,打造中日韩文化品牌,联手世界顶级公关策划团队,利用文化创意,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强力打造中国文化输出符号。在满足中日韩经济贸易促进协会共同体成员需求下,全面顺势延展,诚征中国企事业合作伙伴,为民族文化复兴尽微薄之力!并承接孔健先生国内外演讲和中日合作业务咨询。
工作室地点:东京·北京·上海·济南·青岛
邮箱:g-son@japanchinakorea.org(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