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规划微课堂(五篇之一)

(2016-01-16 02:41:35)
标签:

年规划

妈妈公主团

自我成长

育己

分类: 妈妈的使命

年规划微课堂(五篇之一)

2014 年的12月,我发了一篇《如何建立新年规划》的文章,内容有关我们一群在实践年规划的妈妈们对于执行年规划的提问与回答。2015年的年底,这个群将要进入第三年了,也有很明显的成长。不仅是人数的成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过程的起伏和跌跌碰碰,多次的失败后宝贵的自省、总结、和调整以后,今年的年规划群不但多元化,也有好多个愿意服务别人的妈妈在带领小群同伴一起实践不同目标的年规划组(从学英语、健美操、烹饪,到读经祷告、社会服务,都有一群妈妈们在互相帮助和鼓励下一起实践)。 很感谢妈妈公主赵园园的付出和总结。因为她的坚持,今天这些感悟的果子都能在群里活跃的互动里面丰富的让大家共享。也谢谢园园的总结,系统化的把群里大量的互动信息整理成为一套有高度参考和复制价值的执行指南。我也看到园园因为服务周围有需要的妈妈从一个新手妈妈成为了一个很有水平的老师和妈妈导师。她的微信课程总能让人受益匪浅!希望今年园园总结的这个系列的年规划微信课堂,能够让更多有心想要通过年规划来改变自己的妈妈们有更多的成长!

 

这是2014年的文章:《如何建立新年规划》: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2va6m.html

还有一个月以后的《执行年规划的心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a6330102vccj.html

 

这个总结将会有5篇微信课程。今天分享的博文是第一篇。

总结 by 赵园园

. 年规划的201420152016.

2014年我和HY三个人开始做年规划,第一年过去了,我们觉得有成长,当时我还做了个总结,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的去审视自己的生活,即使好多目标依然未达成,对自己的帮助也很大。

于是在2015年,我们又开始了第二年的年规划。这一次,我列了好多目标,专门发邮件请教了佩蓉姐。佩蓉姐建议我:既然你需要做年规划,会不会也有其他人需要呢,我们可以不可以一起来讨论这个事情?于是我组织了一个18个人的年规划小组。

20143人,201518人,201642人。

 

第一年的年规划小组组织的很简单,我们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交年规划,提交完进入第二阶段讨论年规划。讨论阶段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年规划,在微信群里面发出来好多问题,像是一场答记者问,大家制定完年规划之后我们就都各自行动,在月末提交月总结。在实际的过程中,提交月总结的特别少,大家的兴趣也由一起开始群里的热闹的互动,变得鸦雀无声。我慢慢的发现了年规划组织中的一些问题。

2015年暴露的问题当中,进行思考之后形成了2016年的年规划组织形式。

 

. 2016年的年规划介绍

简单的说2016年的年规划是三阶段,四步骤,五体现。

三阶段是筹备阶段,讨论阶段,同行阶段。

四步骤是列清单,PHPSMART,答疑。

     (注:PHP将会在第二课解释,SMART在第三课解释。)

五体现是组织系统化,同工多人化,内容敞开化,带领集体化,成长互助化。

年规划微课堂(五篇之一)

. 2016年的年规划组织形成过程:

2015

2016

自己列年规划

集体列年规划

写完了行不出

PHP找出写与行的距离

目标分解不够

SMART分解目标

前行缺乏动力

2人互助督促

线下聚会推动

线上缺乏互动

减少线上,增加线下

大群分享,小群牧养

解散大群,回到委身群

 

上面的图标列出了去年年规划的组织和今年年规划组织的对比。可以看到2016年的年规划组织形式都是基于2015年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调整确定的。

  

1.   2015年自己列年规划到2016集体列年规划。

2015年列年规划的过程中,自己列不清楚该列什么,有哪些板块,方向和细节都不清楚,到了2016年,板块组织者带领的基础上,进行清单接龙的方式,大家可以在这个敞开的过程中思路变清晰了,只要跟着内容走,我就可以列出来一个完整的年规划,做起来更容易咯,并且我可以看到别人的内容,集体智慧也不断的集发着个人的想法,每个人就都变成别人的带领者。这也是2016年年规划的体现:带领集体化,内容敞开化。

 

2.   2015年写完了行不出到2016PHP找出写与行的距离

2015年在同行阶段的提交月总结阶段,从一月份几个人提交,到最后基本就2个人提交,数量越来越少的过程中也反馈着大家的年规划执行情况,那其中一个原因是写了年规划,但是没有行出来。没有行出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目标在写出来之后,并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去完成。所以在2016年的讨论阶段,我们用了PHP的方式(父母帮助父母),每个人都有机会列出自己觉得比较不容易的目标,其他人根据他提出的问题给予建议。整个PHP的过程我收到很多反馈,用四个字概括:受益匪浅。大家通过PHP的方式找到了目标与执行之间的断层,也启发大家思考:我该选择哪种方式来执行我的目标。

PHP的过程再一次让大家贡献了集体的智慧,实现了2016年年规划的体现:带领集体化,成长互助化。通过公众号把大家的PHP分享出来,实现了内容敞开化。这些PHP形成一个个小专题,也帮助了很多有同样需要的人。

 

3.   2015年目标分解不够2016SMART分解目标

目标不具体,笼统,缺乏执行方式,难以量化是2015年年规划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在2016年采用了SMART原则,鼓励大家对每个目标进行SMART细分,从五个维度来衡量目标。

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可衡量,是否可达到,有无相关性,如何检视。

为了督促大家切实的落实目标的SMART,2016在组织形式上采取的是2人互助小组,彼此分享SMART结果给到对方。在这个过程中,再一次形成年规划执行的助推力,帮助大家去落实目标的分解工作。

有可以线下见面的通过见面的方式一起SMART,也有人线上做完彼此发给对方检视,在小组形式上,有2人互助小组,也有人采取了3人互助小组的形式,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督促完成年规划。

互助小组的工作包括:

1)把你的SMART分解结果分享给你的伙伴。你们两个人彼此去对对方提问,去看对方的SMART分解有没有可行性。

2)把最终的结果进行衡量,我的目标下面是不是有很多待完成的工作,要花费的时间是多少,工作量是否很大,我一年能否做到。然后对你的年规划进行调整和确定。

3)确定之后把你的目标分解到月规划和周规划里边。

4)在同行阶段如果你在执行当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请你的伙伴给你建议,也可以请其他人跟你一起做PHP

 

4.   2015年前行缺乏动力到20162人互助小组,线下聚会

2015年我们仅仅以线上小组的形式存留,彼此之间亲密度不够,执行过程中缺乏同路人,遇到问题不知道以何种形式提出,这些都是2015年暴露出来的前行问题。

2016年以2人互助小组的形式,来帮助参与者至少可以找到1位同行小伙伴,形成相对亲密的关系,彼此分享,彼此鼓励,彼此督促。

在北京的姐妹则可以通过线下聚会的形式来更多的接触,和推进年规划的执行。关于线下聚会的形式,在后面详细叙述。

 

5.   2015年线上缺乏互动,到2016减少线上,增加线下,和大群分享,小群牧养,解散大群,回到委身群

2015年年规划群的鸦雀无声至少反应了2个问题:1. 微信疲惫,群太多,不想说话 2.彼此不熟悉,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的思路是建议大家把接下来年规划月总结同行的工作,放到自己委身的大群里面来做。原因有4点。

1)不用加入更多的群,减少群的数量的干扰。

2)在委身群里大家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比较容易在同行阶段敞开了分享。消除了在年规划群里彼此因为亲密度不够而带来分享的障碍。这个也是目前小组长都做得很辛苦的原因,小组里边的人互动不起来。

3)因为大家平时都有固定的聚会,那在这样固定的聚会里边,只用每个月聚会的时候加入年规划的话题就可以去会合并聚会,不占用大家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另外的线下聚会。

4)我依然在北京和教会的妈妈综合群里边,所以依然和大家在年规划这个话题上保持链接。

 

所以基于上面的综合考虑,资源整合,我们做下面的决定。

1)大群分享,小群牧养。12月结束之后大群的分享工作结束,大群关闭。同时目前现有的主持人小组群关闭,现有小组关闭。主持人的工作在12月底结束。

2)最终需要保留在线上的会留一个线上年规划群,能够线下聚会的回到自己委身的北京和教会群里边去。

3)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尊重大家的意愿。从筹备阶段到讨论阶段有10个人选择结束,从讨论阶段到同行阶段,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是继续保留在群里,每月提交月总结还是确认完规划之后自己以其他的方式来前进。

 

 

四.  2016年年规划组织形式为何这样设计?

分享一张图片:

年规划微课堂(五篇之一)

当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的时候,我们的知识留存率不同。被动学习的留存率远远低于主动学习的留存率。所以在整个筹备阶段,列清单我们是集体列,是讨论的学习方式,在讨论阶段,我们是PHP,也是彼此分享智慧,还是讨论的学习方式,在SMART阶段,我们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学习SMART,也是主动的学习方式。

整个2016年的年规划没有采取“教”,而是用“带领”的方式,让大家主动参与学习,这个阶段我们不仅启发了自己的思考,更是发现了集体的智慧。

这也是2016年年规划设计形式背后的用意。我们也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组织系统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