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初步弹奏《猫和老鼠》开头部分(100速度)
有计划的提前准备
凭着多年的“陪读”经验,我深知一个好老师的教学计划会非常严谨而有连贯性,但还是没有想到,在2009年7月11日小蒲公英进入鼓浪屿钢琴乐园学习那天起,黄因老师就已经开始为小蒲公英学习弹奏《猫和老鼠》做提前准备了:一个月的改错学习,所有的基本功训练,为的都是这一天,9月19日小蒲公英能够进入《猫和老鼠》的强化训练。
记得第一次知道《猫和老鼠》乐曲是在7月底,那时刚进入琴行学习不久,路晶老师发来短信,说黄因老师让我找一下科普兰的钢琴曲《猫和老鼠》的曲谱,放大复印,再加上硬纸板,做成可以折叠的大乐谱。我立即在网上查了一下,知道是中国音协业余考级教材中十级的曲子,心想:这一定不是小蒲公英要学的曲子,因为他还只是个业余二级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学十级的曲子。应该是黄因老师让我帮忙给琴行做的吧。第二天把做好的曲谱带到琴行时才知道,这首曲子就是小蒲公英将要学习的。但现在只允许他看谱,不可以动手弹。
我当时有些不理解,为什么都有谱子了,还不让预习呢?要知道,以前我和小蒲公英成功预习过多首曲子,包括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这样的大曲子,我们都预习得很好,而且预习之后再跟老师学,进度会很快。
当黄因老师知道了我的疑惑后,微微一笑说:“我就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我的很多学生家长也都问过同样的问题,我现在先问你一个问题,地基没打好时大楼能盖吗?”“不能!”“这就对了呀,贾沐现在的弹奏方法不正确,也就是地基还没打好,如果用不正确的方法先入为主地弹奏,就等于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盖大楼,肯定会塌的,所以,先不要急,好好打基础。”
理解之后的命令是最好执行的,虽然小蒲公英心里一直痒痒着想弹,但还是忍住了一下也没碰琴。小蒲公英全心专注于改错的学习,只是每天都要把《猫和老鼠》的大谱子背到琴行,以便利用来琴行路上的两个小时看谱子。

改错在路老师的耐心教授和严格要求下,在进入琴行一个月时宣告结束,小蒲公英开始了正规的基本功训练。此时,詹老师也加入到教学中来:车尔尼599第21、22条的训练、拜厄四手联弹的训练……
当时在我的印象中,训练是割裂的、单调的、枯燥的、没有头绪的,我不知道这些训练与《猫和老鼠》的弹奏有多大关系,能用上多少?也不知道这样的训练要持续多久。如果把小蒲公英早已学过的车尔尼599和拜厄,一条一条来改错训练,估计要想达到弹奏《猫和老鼠》的程度,最快最快也需要在一年以后,也许时间还要长。虽然当时有很多疑惑,但是对黄因老师的教学法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所以心态也一直比较平稳,因为知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小蒲公英的基本功太差,需要一点一点慢慢来,急是急不得的。由于有了这种想法,在小蒲公英9月1日开学后,我们就又恢复到了一周一次琴课,慢慢悠悠学琴的状态。周末两天,只有半天是给他学琴的,其他时间是他喜欢的英语、跆拳道、音基等兴趣课。而且又赶上国庆前阅兵总是在周末封路,所以从9月1日到9月18日,我们一共只去上了一次琴课。小蒲公英学琴的进度等于停滞了,虽然基本功每天都在练,但因为离开老师的指导太久了,质量严重地打了折扣。我也变得懈怠了。

9月19日,周六,小蒲公英上了开学后的第二次琴课。路老师先上基本功课,一切好像又退回到起点,指尖软得像面条,快速准备慢得像蜗牛,数节拍也忽快忽慢节奏混乱……路老师没办法,只能又重新跟他讲每个动作的要求和要领,一点儿一点儿带着他找回丢失的基本功。我在旁边急得直冒汗,小蒲公英的汗已经顺着脸颊淌下来了。
接下来是詹老师的课,因为好久没上课了,小蒲公英几乎把詹老师讲的全忘光了。我当时心想:完了,暑假的努力全白费了,弹《猫和老鼠》更是遥遥无期了。
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黄因老师进来了,原来她一直在隔壁听着小蒲公英上课,此时终于忍不住冲进来了。她站到钢琴旁,第二次严厉地批评了我们。第一次批评是在改错时,黄老师指出小蒲公英偷懒,是一场“及时雨”,批评之后的第四天小蒲公英就通过了改错关。这一次对我和小蒲公英来说同样也是一场“及时雨”。因为黄老师的每一次批评都切重要害,像她的弹奏一样狠、准、稳。
黄因老师眉头紧锁,低下头语重心长地说:“贾沐,我知道要求你做到‘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非常难,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遇到困难时都不能坚持。但是,那百分之一选择坚持下去的孩子,才会成功,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你还记得你的梦想吗?你还想实现你的梦想吗?那就只有一条路——坚持,你听得明白吗?”此时,小蒲公英坐在琴凳上,仰着又圆又胖的小脸,连连点头,汗也顺着脸颊淌到了颈部,他不住地用小手擦拭着,但眼睛始终盯着黄因老师。我知道,他是真的喜欢钢琴,喜欢自己的钢琴梦,他怕黄老师生气不再教他,他怕自己的梦破灭,所以每次听到黄老师的批评,他都非常紧张。
黄老师随即抬头问我:“明天你们还来吗?”我说:“明天有其他的兴趣课,不能来,每周只能周六下午来,其他时间都排满了。”显然,黄因老师听了我的回答非常不满意。但她仍用非常缓和的语调对我说:“我虽然有好的教学法,但是你如果不给我教学的时间,我也没办法帮到贾沐。你希望孩子能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这没有错,但你要明确一件事,只有具备了‘一专’之后,才能再谈多能的事,如果没有了专,多能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像你种了一个特大号南瓜,会被称为珍品,而你如果种了一堆小南瓜,只能送到集市上贱卖。”
黄因老师一语点醒了我。的确,一个特大号南瓜那是珍品,一堆小南瓜永远不会有人欣赏。我不应该理想性地认为,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多专多能的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它就会一事无成,只有把全部的精力专用到自己最喜欢的事业当中,才会有所作为。杨宏年老师因为一辈子专一样,所以有了现在的成就,周广仁老师也是因为一辈子只痴迷于钢琴,才成就了今天的钢琴事业。
主次一定要分清,处于辅助地位的事情,永远不要影响你的主业。我的理想主义必须马上停止,想在所有学科上齐头并进,个个开花结果,最终只能是个个结不了果。这也让我想起,许多聪明的人,能样样通,却没办法样样精。而世界上不缺少样样通的人才,却缺少精一样的人才。既然小蒲公英选择了钢琴,任何事情都要为钢琴让路,有舍才会有得,想得就必须要舍。

我真的从心底里佩服黄因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地。大家一直推崇的不偏科才是好学生,现在看来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主因了。而一直令家长们头痛的“偏科”孩子,在当今的时代却能发挥专长,快乐生存。
想到这,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小蒲公英学成《猫和老鼠》这首曲子之前,暂停所有的兴趣班。我对黄老师说:“明天我就把小蒲公英所有的兴趣课全部暂停,每周两天都来琴行上课。”黄因老师低下头问小蒲公英:“你妈妈的决定你同意吗?”小蒲公英把头转向我,哼……哈……了半天也不回答。我知道,他是舍不得他的英语课、舍不得他的跆拳道课、舍不得他的音基课,因为他太喜欢这些课了。此时我必须坚定,如果一动摇就全完了。我看着他,用不容商量的语气说:“就这么决定了,明天我们还来琴行上课。”在当时那么紧张的气氛中,小蒲公英没敢再说反对的话。
黄因老师一看我和小蒲公英的思想问题全解决了,就开始了严格的训练。小蒲公英不敢再偷懒,咬着牙,发着狠地砸琴。砸一会儿,就把手举到嘴边吹吹,好像能解痛似的。看着小蒲公英认真弹琴的劲头,老师们都松了口气,我也松了口气。
黄因老师此时又把她的教学法仔细讲给我们听。原来,暑假里对小蒲公英训练的所有功夫,都是对《猫和老鼠》弹奏前的辅垫,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学。黄因老师的独创钢琴教学法——框架教学法在这首曲子的学习中得到了充分而完全地体现。黄因老师讲起她的教学法,脸上总会泛着红光,那投入的眼神和形象的肢体语言,总能把我的思绪变得立体而生动。
“过去传统的钢琴教学法是从点到点的学习,即一个曲子一个曲子慢慢弹,技术的掌握是从一个曲子到另一个曲子,没有计划、没有顺序,处于不分类的无序状态,孩子的学琴时间也总是以年为单位,以为这就叫刻苦,弹奏技术的获得靠时间的积累,技术难点的攻破靠孩子的聪明和天赋来自己解决,我把这种钢琴教学思维称为砖混结构教学法。而我的钢琴教学思维是框架结构教学法。我写的《哈农钢琴练指法教学指导》就像一个个桩基础,一个个支撑摩天大楼的混凝土框架,是一本解决各种技术的大字典,是我一直说的我教学法中的数学范畴。有了框架,再添砖加瓦。我著的《拜厄钢琴基本教程教学指导》就是教大家如何在框架上添砖加瓦,它将练习曲量化成为最基本的点、线、面,让音乐带动技术训练,用技术体现音乐层面,指导学生如何才能把曲子弹得好听,这是我教学法中的物理学范畴。房子盖好了,还要进行内部和外部装修才能成为完整的作品,这是我教学法中最精辟,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哲学范畴。所以我说,我的教学法是数学、物理学、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教学法。我现在说的这些贾沐可能听不懂,但你肯定听懂了。”我点点头。是的,我就是看懂了黄因老师的这种独特教学法,才坚定不移地把小蒲公英送到了她的门下。因为我相信,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虽然很多习惯于传统方法的人不理解,不相信,不支持,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科学就是科学,它是真实存在的。
黄老师又把头转向小蒲公英:“贾沐,现在我讲你能听懂的……”小蒲公英乐了,一边听一边连连地点头。我知道他内心里一定非常高兴,因为黄老师说的每一条训练结果,都是他最想得到而又苦于无法得到的。就像他喜欢吃鸡腿,却怎么也不知道如何能吃到鸡腿,现在终于有人告诉他能够吃到鸡腿的方法了,他能不高兴吗?

但高兴归高兴,面对疼痛的手指和暂停的兴趣班,孩子的决心还是不够坚定。小蒲公英在回家的路上闷闷不乐,一句话也不说。晚上9点到家后,他就坐到钢琴前,举着弹疼的手指发呆。我顺势把《猫和老鼠》的谱子帮他摆上,跟他说:“妈妈知道你上了两个小时的课手疼了,也很累,但就像黄老师说的那样,你要想实现梦想,手疼这一关迟早都要过的,长痛不如短痛。”小蒲公英一下子趴到我身上,放声大哭:“妈妈,我感觉我过不了这一关,我过不去!”“宝宝,只需要一个月,坚持苦这一个月,拿下这首曲子,过了这道坎就好了。”“妈妈,这哪是坎呀,这是一堵墙,太高了,我根本过不去。”
这时,我想起了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问他听没听过,他说听过。我问他小鲤鱼是如何跳过龙门的?他说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把它弹上去的。我就跟他说:对呀,龙门很高,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跳不过去的,需要大家的帮助把你弹上去。黄老师、路老师、詹老师还有爸爸、妈妈都来帮你,你感觉跳龙门还难吗?”小蒲公英用一双泪眼看着我说:“妈妈,像你说的这样,好像不那么难了。”“是呀,现在大家都在努力,而最重要的努力者是你,因为最后要跳过去的人是你。”小蒲公英不哭了,他打开琴谱,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开始练琴,一直练到十点半才上床睡觉。
躺在床上,小蒲公英的问题又来了:“妈妈,黄老师为什么要教我《猫和老鼠》这首曲子呢?每天弹来弹去连个调都没有,一点儿不好听。我更喜欢《钟》、《月光》和《匈牙利狂想曲》,黄老师如果教我这几首曲子,我一定会非常努力学。”“我也不知道,明天上课时,你自己问问黄老师吧。”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