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身发生在小蒲公英身上,打死我也不会相信奇迹就这样被创造了。
在跟黄因老师学琴之前的两年来,一直接触的是通用的钢琴教学法,即每次课学一首或几首曲子,回课时通过就继续往下学。可以很骄傲地说,在两年的学琴中,每一位教过小蒲公英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因为每次他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有时还经常超前预习。
但到了黄老师这里,一切都变了。连着三次的回课都没有令老师满意。黄因老师的教学法太独特了,连上三节课我们都像在云里雾里。小蒲公英好像进入不了状态,回到家我的陪练也好像进入不了状态,对老师的要求拿捏不准。直到第四节课上完,我和小蒲公英才算找到感觉了。这才发现,原来之前所有的“分解动作”,都可以在这一节课派上用场。小蒲公英看到了结果,也就来了干劲儿,一边哭一边对我说:“妈妈,黄老师的方法太累了,但是太好了!”“那你还能坚持吗?”“能,妈妈,我坚持了是不是就可以弹好后面的大作品了?”……
看着孩子流着泪的笑脸,我的心也酸酸的。是什么让小蒲公英这样又哭又笑的?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原本不敢想象的奇迹。
此前小蒲公英的手指像面条,触到琴键就软绵绵的,可以说是在趴着弹琴,特别影响速度。经过几天的手指力度训练,小蒲公英的手指立起来了,而且变得有力量了。手指训练开始只能一次做5个,昨天晚上60个分两次就做完了。
此前小蒲公英弹琴时的手腕总是僵硬的,放松不下来,一到快速的地方就卡壳。经过几天的腕部训练,弹琴时的平移、旋转做得非常自如,很多八度够不到的音都能顺利完成了。
此前小蒲公英弹琴时节奏不稳,时快时慢。经过几天的节奏训练,弹琴跟节拍器已经很自如。
正是这些分解训练的成果,使得他在第四次课后回家练琴时有了奇迹般的飞跃。老师布置的作业《高考指导曲目》一书中第一曲——克莱门蒂C大调小奏鸣曲第一个乐段用70的速度练习,回课时要求达到80的速度。经过15日16日两天的练习(每天一小时),小蒲公英已经达到了250的速度,这是我们家节拍器的最高速度,我相信,如果节拍器还有更高的速度,小蒲公英也一定能弹下来。
大家说,这是不是黄因老师教学法创造的奇迹呢?而且我相信,黄老师的教学法还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希望小蒲公英能成为一个个奇迹的见证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