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陸人看台灣》競爭野獸與圍觀看客的成長

(2012-06-14 16:24:37)
标签:

杂谈

分类: 两岸交流小故事
2012/06/14 | 厲放/經濟學博士.現居香港


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夜,晚上7點左右,朋友發來手機短信告知當時開票的情況,預告藍營領先。隨即我打開電視,毫無懸念地看到最後的結果。


不只台灣一家之事


這一晚,有歡歌笑語,也有悲聲哭泣,有慷慨激昂,也有傷感無語,淚水合著雨水奔流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喜悅和難過侵入不同人的心裡。但是,沒有槍響,沒有打架,沒有落選一方的抗議和痛罵。我看到一個開放的社會正在走向成熟,經歷了民主洗禮的人民正在走向和平理性。


「兩個野獸平等競爭,就是民主。一個聖人獨裁,就是專制。」當年,我的博士導師楊小凱教授曾精闢地論述民主和專制。而台灣恰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兩個或三個「野獸」如何競爭,以及參與和圍觀的人群發出了什麼樣的喝彩和叫罵之聲的舞台。


1996年台灣第一次直選總統,我在澳洲。對誰是候選人以及他們的政見如何已無甚記憶。但是,對於電視上不停播出的飛彈和國際輿論的譁然之聲,依然記憶深刻。我的澳洲鄰居不解地問我「台灣進行民主選舉,為什麼會招來炮彈?!」、「中國是不是真要打仗?」他哪裡知道,選舉豈是台灣的一家之事,場上的「野獸」們不僅要學習競爭規則,最好「以身作則」給圍觀者做出示範,希望他們也從中學到些什麼。


2000年大選,結果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我剛好在選後幾天出差去台北,飛機上看了報紙上對這次選舉結果鋪天蓋地的論戰和分析。在酒店,幾位初次見面的同事們握手寒暄之後,實在忍不住想知道局勢的最新進展,於是不顧「外交禮儀」和「干涉別國內政」之嫌,和他們一起大談時局。


說起剛結束的大選,此刻依然群情激憤,有為之扼腕,痛心不已者,亦有大喊不公,鳴冤叫屈的人,當然,也有心頭竊喜,慶倖勝利者也。我看到在民主選舉這場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特別是落敗一方,承認和接受這個規則下產生的結果,不僅取決於人的「氣度」還有對民主真諦的認可和踐約。對於整個社會,對於參與其中的每一位選民,無疑需要時間的洗禮和不斷在追求民主歷程中的實踐。


不能總被兩黨左右


2004年大選之日我在華沙,剛好外出看不到電視,便囑咐波蘭祕書幫我看「是兩個男的贏了,還是一男一女贏了(我料她記不住也分不清這些亞洲人的名字)?」結果祕書周末忙家務,忘了看電視。記得那一晚在酒店,我搜遍所以電視頻道(沒有CNN和BBC),在一個非英語頻道上忽然閃過連宋兩人的畫面和人山人海的旗幟。「是他們贏了嗎?」為什麼卻是一臉的悲憤和凝重?對手贏了嗎?為什麼也不見當選人出現?


那一晚,我帶著一腦子的問號等待第二天的報紙,真的是「做夢也想不到」原來發生了兩顆子彈的「懸案」。從此,我對台灣社會政治生態之詭祕和對抗性又多了一份瞭解。我不再和台灣的同事和朋友主動談台灣的政治,以免不知人家底牌,傷了和氣。


時間到了2012年大選。我所聽到,看到的與以往有所不同了。選前的一個月我從台北去機場,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他要投票給橘營。「你認為他們可以當選嗎?」我小心翼翼地問。在這大選前的亢奮時期,我可不想一句話不對,被人趕下車去。「他們不會贏。但是,我要讓藍和綠知道,我們老百姓聽夠了他們的爭吵,我們不能總被兩大黨左右。」選前之夜,台灣的朋友告訴我,明天一早她去投票,「對我,是藍還是綠都不重要,主要看候選人的魅力和政策主張。」


民主洗禮理性成熟


投票當天,台北雖然無雨卻也有著冬天的寒意。我那位已經臥床了兩年86歲高齡的舅爺爺,執意要去投票。同是80幾歲的老太太拗不過他,由家庭看護推著輪椅,帶著倆老去了投票站。選後第二天,台北同事告訴我,他選的一方勝出了。但是,對手們也贏了不少。「這樣才是最好的。一黨獨大,並不是好事。」


從這些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朋友們身上,我聽到,看到,體會到台灣民眾民主素質的提高,他們對民主真諦的認同,對實踐民主歷程的熱切參與;從一次次的大選中,我亦看到無論是場上競爭的「野獸」還是圍觀的看客,也在變化和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整個社會在民主的洗禮下,和平理性地成熟了起來。


我知道,2012年1月14日,這個喧騰與沉思的夜晚,歡呼與無言的夜晚,欣慰與悵然的夜晚,希望與奮爭的夜晚,將成為我和我的台灣朋友們共同的記憶。這一晚,誰又能說不是民主的「凍蒜」?台灣的「凍蒜」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