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看台灣》逆風騎行 感受太平洋的風
(2012-04-13 17:11: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岸交流小故事 |
2012/04/13 | 水手/北京
單車環台的第7天,第一次在途中遇到了颱風。在到達東海岸之前,要繞海翻山路,我偏偏又是在上坡路段遇到了坑爹的逆風和大暴雨,整個過程苦不堪言。
原貌生長未雕琢
前一晚的天氣預報其實已經有預測,颱風雖然並不進入台灣,但還是很可能會有暴風雨發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這天很早的時候,我便出發了。當時的天空非常晴朗,甚至有些炙熱,雖然風有點大,但看上去不像是要下雨的樣子。此時我還以為自己又趕上了一個好天,甚至暗地裡調侃,原來全世界所有的天氣預報都是不靠譜的。
從恆春到東海岸,出發前,恆春民宿的老闆娘一直向我誇讚這條路上的風景之美,讓我非常嚮往。而直到我身臨其境了之後,發現山裡的景色跟之前在西海岸所見的完全不同,這裡的一切都是原貌生長的,沒有經過一絲的刻意雕琢。只有遠處零星的一片椰子林或者稻田,在向我們說明著那裡還居住著一些山民,依舊過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
爬坡的過程是無趣而又痛苦的。並且我發現無論我面朝什麼方向,總是逆著風,只能一個勁兒地鬱悶。山谷中,樹林的空隙之處便是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兩三間屋子,十幾片水田,外加一條通往山的小路,這樣的生活,你該說它貧窮好呢,還是要羨慕它的自由和灑脫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在於你的心,究竟在嚮往著什麼。
爬到坡頂,攀著樹枝遠眺,終於見到了今天的第一眼海。不,這不是海,這是太平洋。哥今天一整天被吹的,都是太平洋的風!
雖然天氣很爛,但是此時此刻,能騎行在太平洋畔,我的心情還是極激動的。甚至一邊哼著胡德夫的那首《太平洋的風》。
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便開始納悶,為什麼這些海邊的山頭都需要用圍欄給圍起來呢?昨天我也曾去過台灣當地的一些很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可是都沒有見到這樣的圍欄啊。
為此,我專門停下來,找到了其中的一處柵欄,立柱上綁著一個牌子,上面用醒目的紅字寫著:「軍事重地,擅入從事非法事件者,送警嚴辦。」圍欄的鐵絲上,還裝滿了尖銳的鐵刺,看著都讓人覺得疼。此時我才明白,原來,這一片山區竟是台灣當地的軍事禁區。
軍事禁區引好奇
這一片軍事基地其實很大,往前走,還能路過一片空置著的軍事建築,很像是指揮塔台一類的地方。在這裡拍照的時候,我還一度非常害怕,生怕草叢裡突然鑽出一個大兵,大聲指認我是大陸來的間諜云云,那我還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不過後來又一想,人家既然大大方方地把這些東西建在路邊,應該就不怕有人來看。
遠處的山頂,仔細看,還有座非常隱蔽的碉堡。這樣的場景讓我不禁想起了二戰中極具傳奇色彩的德軍「狼堡」。雖說其性質和地位完全不能跟納粹的那個精神聖物同日而語,但是男孩子的天性就是這樣,看見飛機大炮一類的東西,那種不切實際的興奮之情,總是難以抑制的。
接下來,這是一處沿著山崖開鑿出來的山路,因此也就順著山崖拐了一個90度左右的彎,瞬時的風力大到了我完全無法想像的程度,一瞬間便失去了對車的控制,連人帶車就往路中間拐。幸虧我當時的反應還算快,順勢便牽引著車頭鑽到山崖的下面,然後沿著山崖下風勢稍小的地方逆行往前騎。而如果我不這麼做的話,估計就會被吹到橫在馬路中間,更有可能摔倒。當時心裡還是非常害怕的,如果那時身旁經過的貨車是緊跟在我身後的話,我失去控制的那一瞬間,它肯定會撞上。而這件事,也是導致我從第二天起,決定放棄在颱風中繼續走「海線」的重要原因。
經過了大約8公里的海濱路之後,我今天的太平洋之旅便結束了。這是我環島遭遇颱風的第一天,雖說淋雨的時間並不算長,但真正最影響我騎車的是永不停歇的大風,而且又正好趕上爬坡,因此身體的消耗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一天,我花了11個小時,只騎行了1 00多公里,曾經考慮過搭車,也曾經考慮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持走到了這裡,其實心裡非常滿足,也很自豪。雖然我一直在說山路艱辛,但同時我也一定要說,那山裡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恆春民宿的老闆娘果真沒有騙我,胡德夫也絕對沒有唱錯。
更多兩岸新聞,請見 http://www.want-dail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