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玉山新天地打造通路新模式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名家 |
2011/10/06 | 張大為
9月底鴻海集團在台北市與「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富士康所在的20個城市打造大型商圈「玉山新天地」,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台商中小加盟連鎖業者進駐。首座商圈今年預計落腳東北吉林長春,明後年陸續在各地遍地開花。
要符合當地消費習性
鴻海集團的想法是,富士康已在大陸20座城市布局,百萬員工是潛在消費族群,加盟連鎖業者只要進入富士康,等於一次開出20家店。由於鴻海工廠自沿海陸續內遷,土地資源充足,加上在太原、深圳、武漢、上海等地取得不少商住用地,提供鴻海深入內需市場的機會。「玉山新天地」商圈的想法極具創意,以這種方法幫助台灣中小企業打進大陸內需市場通路,是前所未有的模式。
鴻海以電子製造業起家,但經營賽博數碼3C賣場並不出色,更無經營大型商業通路經驗。針對「玉山新天地」的經營,個人提出淺見,希望「玉山新天地商圈」能一次達陣。
首先,「玉山新天地」是有台商特色的商圈,或是找一個商圈把台商納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若是前者,就要有吸引消費者購買台灣商品的動機;若是後者,台商特色的因素就會被弱化,但需要更精緻的吸引顧客條件。
其次,商圈的經營除看市場規模,更須有吸引消費人潮的條件,商圈若沒有特色,在地人固然多,還是會前往其他有特色的商圈消費。商圈的目標規畫是經營成功與否的首要條件,我很好奇鴻海想打造的「玉山新天地」,會是什麼等級的商圈?是社區型商圈、區域型商圈,還是城市地標型商圈(例如台北信義商圈),如果是前者格局未免太小;若是後者,一旦規畫失敗,將難以收場。
即便是走區域型的中型商圈,也要掌握當地消費習性,台商丹尼斯百貨在河南稱霸多年,始終沒有貿然離開,正是清楚各地消費方式差異性大,因而謹慎保守。
再舉個例子,為拓銷台灣商品,經濟部和工總努力的在大陸主要城市辦台商展,國貿局也和民間合作在大陸打造台灣名品城,華新麗華集團與南京市政府合作的南京台灣名品城,2010年9月開幕時曾一度風光,其後每況愈下,成了失敗案例。
不是蓋個好硬體就能把台灣名品城經營好,究竟是名品城經營路線太模糊?還是有其他原因,需要深入分析。畢竟商城的長期經營,不能只靠一年幾次台商交易大拜拜支撐,必須創造和地方的互動才能屹立不搖。
「玉山新天地」要做好「定位」規畫。商圈如果只是滿足富士康廠區員工的生活需求,是個小格局商圈,消費能力不會太高,較難引進有知名度的品牌,但有利個體戶台商的經營。
經營多樣化與完整性
若是個中型區域型商圈,就要具有「造街」能力,創造怎麼樣的街道環境,就能吸引怎麼樣等級的消費群。假設是城市級商圈,要吸引台灣所有的一級品牌進駐,更要有造鎮的能耐,還要建立具特色的「地標」,但有這種能力的企業,台灣找不出幾個。
商圈的經營必須多樣化,也必須考慮機能完整性。不論是高檔商圈或平價商圈都有它完整的需求。即使在台北五分埔1000平方公尺的區域,卻容納了1500個店家,足以提供消費者各式消費。消費者很清楚到五分埔的目的,也了解它所能提供服務。「玉山新天地」商圈機能的完整性,不但要妥善評估,也要清楚商圈可容納多少台商進駐?
同時「玉山新天地」要吸納中小台商一次完成20個城市的布點,也須考量中小台商的物流能力。中小台商能夠成功經營一個據點已屬不易,何況要同時顧及20座城市的據點,難度更高。
商圈經營不同於單一商城經營,從早期上海電子一條街、昆侖商城,到目前為止,在大陸還沒有一個經營成功的台商商圈,我非常期待「玉山新天地商圈」能夠在大陸成功地遍地開花。
如果這個模式能成功,許多大型製造業台商,就可複製此經驗,讓台灣數十萬中小企業找到進入大陸內需市場的通路,鴻海對台商的貢獻將會名留青史。
(作者為中華徵信所總經理)
更多兩岸相關訊息請見http://www.want-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