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222)
(2012-03-16 09:37:17)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前回记述“呆霸王”薛蟠挨打,是映射刺客马家被弘皙追究“责任”;此回的“呆霸王”薛蟠,应该是映射江南曹家的曹頫。因为那“尴尬事”虽然被老祖宗叫停了,但江南曹家还是在雍正六年被抄家了。作者在上回回后墨特批:“题曰‘柳湘莲走他乡’,必谓写湘莲如何走,今却不写,反细写阿呆兄之游艺,了心却,湘莲之分内。走者,而不细写其走,反写阿呆;不应走者,而写其走。文牵岐路,令人不识者如此!至情小妹回中,方写湘莲文字,真神化之笔!”可见这“呆霸王似游艺”还是另有文章。
历史上江南曹家一此被抄是在雍正六年春,到了雍正七年曹家在京又恢复了官爵。曹家为何越抄越往上走呢?见过许多被皇帝抄家的,不是流放便是全家问斩,甚至有的要祸及九族,连三亲六故都跟着遭受灭顶之灾。可江南曹家就不同了,不仅没被抄死,反而进京得了“十七间半”房产院落居住,一年半后竟起死回生。雍正为何对曹家网开一面呢?其中原委见《一缄书札藏何事》“可叹停机得与曹家一次被抄”。那么,这一年半的时间,正是书中这“呆霸王”思游艺的时间。如此看来,这薛蟠出门躲一年半载,就是借“挨打”来映射当年曹頫被“戴枷示众”。此外,因“薛蟠”在两次皇权交替中都曾因为弘皙“大闹学堂”,很可能这薛蟠躲祸出去过一年半载,故而书中才有一段呆霸王思游艺。
仔细上回作者在回后墨批注之言,虽甚难读懂,然顺着江南曹家被抄进京这条线,就可见“香菱进园”隐含曹家传位诏书被抄进宫。来看写香菱随宝钗入园处批语:“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人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正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一发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乃呆兄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脂砚斋评。”
香菱入园按“一击两鸣”来看,一来映射康熙传位遗诏汉文本在大观园;二来说明弘皙王妃曹氏进住到大观园――梨香院(军机大臣府邸,因与雍正寝宫有角门相通,故同写作大观园)。说到康熙传位弘皙的诏书,对应“可叹停机德”的宝钗,应是弘皙为了使雍正帝不再“尴尬”,又要保全曹家(私藏先皇御笔朱批)而想出的两全之策:以拖欠官银名义查抄曹家。如此便可将曹家私藏禁物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者让丫鬟平儿来对宝钗细述根由:“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出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哪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这话怎说的),立刻交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奇文怪事)。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高吿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真是不知死的石呆子)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可有什么法子?(这问话倒沾边)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石呆子。原型为曹家曹頫)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康熙传位诏书)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一件大的(将曹家如何被抄表明)。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一顿(是指雍正打弘时否?),脸上打破了两处(贾环烫宝玉?)。我们听见姨太太这里有丸药,上棒疮的(也没打怎样,脸上怎成了棒疮?),姑娘快寻一丸子给我。”可见,这是弘皙使了一个双方都脸面上过得去的法子――以曹家欠款为由抄家,实是将康熙御笔朱批等物收归皇宫。所谓呆霸王“情误思游艺”,应该映射曹頫(石呆子)被朝廷治罪,所谓出去“一年半载”,也在对应曹頫一年后复官。从另一方面分析,这“石”呆子,又似在映射弘皙生母石氏太子妃。这“石呆子”既然被作者用来映射曹頫,清史中被泯灭的太子妃曹氏,就应该是被更名换姓记为“石氏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