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楼梦断后归隐藏身修书地在哪里(七)
(2011-11-08 08:56:36)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4.《乐亭县志》记事巧合《红楼梦》
乐亭大鼓有一著名段子《双锁山》,取材于唐代末年南唐与北宋之间争战。北宋赵胤部下小将高怀德搬救兵路过双锁山,与占山为王的女将刘金定比武招亲后共赴疆场。在《红楼梦》中隐述乐亭大鼓一节,用贾母一见书名,便知内容,来提醒读者。
分析书中隐透乐亭大鼓名段《双锁山》必有隐情。从字面来看,明显在指有两把锁的山。结合《石臼坨纪略》中把石臼坨称为“神山”。若说破解石臼坨是原著书人藏修地之谜,这部谜书《红楼梦》自然是必须解开的第一把锁。那么,第二把锁又是什么呢?通过研读《乐亭县志》(原志),发觉修志者们前赴后继所撰修的地方志,竟与《红楼梦》相互佐证。其所撰记的家族谱牒,虽未写明是爱新觉罗·弘皙,但却是用了历史上人所共识的表象特征,来对应弘皙在朝为官的那段“家史”。可以说,《乐亭县志》所载,对于考证《红楼梦》隐含真情来讲,就是那必须解开的第二把锁。
《乐亭县志》中所载乐亭士族,有城内李氏家族。李氏族人李兰:字汀倩,号西园。籍在乐亭,先人为山后六州人,自受宗公迁乐。康熙丁酉科解元,戊戌科进士。任翰林院检讨、户部掌印给事、充日讲官、起君注、江南副主考、文武会试同考官、盛典馆纂修、江西督粮道、湖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奉旨署理巡抚、江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诰授通奉大夫。蒙召入养心殿赐御书“福”字。
此福字大有说辞。研究清史者皆知“福”字为康熙御笔之宝。李兰与大学士张廷玉同朝为官,“朝夕禁近”,有《大学士张廷玉撰李公墓表》撰写其父。另有《经廷讲官礼部尚书兼四库全书馆总裁受业曹秀先撰表》撰写李兰生评。据载:李兰家敕受圣旨四十六道。李兰曾为弘历侍读,弘历登基后,诏李兰进京,途中病故。
我们对应康雍乾那段清史,竟是只字不见李兰这高官显贵的记载,而其所记述的仕途宦历,与考证出的康熙嫡孙、胤礽次子弘皙十分吻合。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乐亭县志》(原志)中所记载的李兰家族谱牒,是补记弘皙被泯灭的家史,李兰就是弘皙的“替身”。在乐亭有乾隆召李兰进京晋升官爵,而李兰被吓而病死之说法。这李兰进京途中病死本就令人生疑,而在《红楼梦》文中亦有相对应的隐述。“因讹成实元妃薨逝”回中,有“今日听得军机贾雨村打发人来吿诉二老爷说,舅太爷升了内阁大学士,奉旨来京,已定明年正月二十日宣麻。有三百里文书去了……”同时写到“因娘娘忽得暴病,于十二月十九日,贾娘娘薨逝”,存年四十三岁。接着,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夫人正盼王子腾来京,只见凤姐进来回说:“今日二爷在外听得有人传说,我们家大老爷赶着进京,离城只二百多里地,在路上没了。太太听见了没有?”王夫人不知。凤姐又道:“说是枢密张老爷家听见的。”后来,便补述了结局:贾琏请了安,将到十里屯料理王子腾丧事的话说了一遍,道:“有恩旨赏了内阁的职衔,谥了文勤公,命本宗扶柩回籍,着沿途地方官员照料。……”按作者对事不对人的隐真笔法看,在回京途中突然死亡的这人,便是著书人弘皙。乐亭传说李兰进京,途中病死于沧州地界。可说是在与《红楼梦》相互呼应。
究竟这李兰也好,弘皙也罢,都说死于进京途中,为什么偏就认定是这“死人”著就了谜书呢?两处偶合说其死,怎么偏说还活着呢?再者,此谜还不仅两处写其死,在清史中,也记载弘皙死于乾隆七年,是因谋逆囚禁而死。这天大之谜,若不破解,相信任何探究都会功亏一篑。
若解此谜,我们先从《红楼梦》书中寻找谜底。首先,在叙述王子腾死于进京途中一节,文中写道:“舅太爷是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仔细分析,便知其中有诈。再一处,便是对应清史记载“囚禁而死”,书中在“活冤孽妙尼遭大劫”一回,详细记述妙玉被一伙强人,偷偷劫往海上。书中两处隐笔,讲述了同样结果:弘皙还活者。第一处,隐含诈死埋名;第二处,隐含被救到海岛。两种说法,都对应“金蝉脱壳”之笔。不过,我们认为妙玉一文,还对应传国玉玺而写。也就是康熙传国玉玺也被带到弘皙归隐地石臼坨。
著书人弘皙“金蝉脱壳”归隐乐亭石臼坨后,得知家史被泯灭,遂著出隐含真情的《石头记》,后因亲友观书时真情多被“迷失”,故屡次加批。因此招来朝廷抄检。查禁《石头记》发生在乾隆二十四年。此说有多方佐证:一是志载石臼坨《朝阳庵碑记》中,有乾隆二十四年建成。竟遭恶徒慧林抢劫。后又有传人重建。二是著书人亲友敦诚,原随父掌管山海关一带税务。恰在乾隆二十四年都被革职回京。书中“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一回,写道“风浪顿起”,“茅庵起火”,便是对应朝廷抄检《石头记》,还“接二连三,牵五挂四”。三是“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从回目分析,便有抄检乐亭石臼坨之意。续书“醉金刚小鳅生大浪”,亦是对应“恶徒慧林抢劫”而生。
荒岛关山,野火斜阳,黄叶迎秋风而飘落;大浪淘沙,鱼香袭人,冰雪遇春水而消融。解红楼遗梦,聆大海潮音;破清廷谜案,觅高士幻影。尘封的故事,搁不住春风吹拂;隐去的真情,躲不过细心参悟。仙岛成名,缘于大士落足;奇观妙景,原是幻笔而生。斟满一壶浓烈的老酒,开怀畅饮;沏上几杯清香的新茶,凝神细品。香灵有知,助我拙笔。学作驴鸣,以抒心怀:
文釆风流写春秋,妙笔传神映孤竹。
嫦娥唤来黄村叶,石臼隐作百花洲。
神山再展金钗美,福地重现大观楼。
欲睹迷宫真面目,菩提仙岛寻邺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