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15)
(2011-09-13 08:10:45)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真情之二:自宝玉回来命人去接袭人,便可见这宝玉已然幻了真身。因为那个宝玉已没有了性命,再发号施令的宝玉肯定是另有其人了。因此,这袭人也不可能再是那“摘玉”的袭人。这里的宝玉与袭人该是谁呢?答案是肯定的:曹王妃与她的陪嫁丫鬟“珍珠”(因全书未见这袭人名姓,故用原名)。对应回目,正是这主仆二人在“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那么,究竟从二人话语中可以解出何等真情来呢?“我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床。”这是袭人对宝玉所言。二人谁是主?谁是仆?是主仆不分了吗?当然。二人虽为主仆,已然形同姊妹。跟随宝玉陪嫁的袭人原在贾母(康熙皇后曹氏)处为婢女,后来送了宝玉,这个宝玉也就是曹王妃。曹王妃当年五岁进宫寄养在姑祖母处,这袭人应比曹氏大些,便成为侍奉曹氏起居的小伙伴。如今长大成人,二人关系自然非同一般。可如今问题出现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如今曹氏嫁弘皙成为王妃,可袭人总不能作通房丫鬟伺候曹妃一辈子不是?
于是,话题由曹王妃引出:“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这里叹了两声气,袭人又道:“叹什么?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是说他那里配红的。”这又从何说起呢?想来是隐含“红盖头”吧!曹妃笑道:“不是不是。那样的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我因为见他实在好得很,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话虽囫囵难解,却是在引出正题――婚姻。袭人冷笑:“我一个人是奴才命罢了,难道连我的亲戚都是奴才命不成?定还要拣‘实在好’的丫头才往你家来?”人家也没说是来当奴才,怎么多起心来?曹妃笑道:“你又多心了。我说往咱家来,必定是奴才不成?说亲戚就使不得?”可不是?咱家三妻四妾指标多的是呢。袭人道:“那也搬配不上。”
为什么呢?后面有答:“他虽没这造化,倒也是娇生惯养的呢――我姨爷姨娘的宝贝。如今十七岁,各样的嫁妆都齐备了,明年就出嫁。”
没错吧!话题终究说到出嫁了。而且袭人也应该出嫁了:“只从我来这几年,姐妹们都不得在一处;如今我要回去了,他们又都去了。”这下曹王妃听明白了:“怎么,你如今要回去了?”“我今儿听见妈和哥哥商议,叫我再耐烦一年,明年他们上来,就赎我出去的呢。”人家都说明白了,可作者还是让宝玉追问“为什么要赎你”。结果袭人终露实情:“从来没这道理。便是朝廷宫里,也有个定例,或几年一选,几年一入,也没有个长远留下人的理,别说你了。”可不是怎的,你想让我做老姑娘不成?
这宝玉(曹妃)想一想果然有理。于是,写宝玉便变着法儿露出老太太留、太太留等语,但总归是袭人不愿出去。此话怎讲?后面写袭人在家听见要赎他出去,他竟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可见袭人已是人大心大,想留下作“姨太太”倒是正经。
作者在文后亦批注:“一段情结。脂砚。”如此便为后来“袭人渐入金屋”作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