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宝钗是原创作者幻身(一)

(2011-09-12 08:31:04)
标签:

红楼梦

石头记

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

弘皙

红学

文化

薛宝钗补记弘皙历史

作为《石头记》原著书人,聪慧灵智,谑言谶语,博学宏览,幽默风趣,超凡脱俗,阅历丰富,杂学旁收,文笔玄妙,总让人难解真身之谜。著书人是何方高士,才学见识不仅超过时人,就是在三百年后的今天,仍不失其大士风采,被誉为“文采风流第一人”。从“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风尘月夕,阶柳庭花”,历尽人间梦幻,又将这非同寻常的经历,巧妙神奇地隐写于闺阁脂粉文字之中。运用鲜为人知、前所未有的幻笔之术,瞒天过海,传情入世,筑就了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迷宫。  笔者探究《红楼梦》真事所隐,首先从探究作者入手,发现书中许多人物都在影射作者,而且各有侧重。若要解读著书人,只有将众多人物所反映的侧面,进行综合整理,方可见到一个较完整的作者真身。之所以这样讲,是因这部谜书在人物塑造上超常规。一人多身,多人一身;倏男倏女,忽隐忽现;阴阳互换,人非物幻。正如著书人替身之一贾雨村所言:“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  

原著书人究竟是谁?迄今为止,红学界对曹雪芹作者身份时不时提出疑问。笔者通过探究真故事,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新观点:曹雪芹是作者没错,然只可说是《红楼梦》的作者。而《红楼梦》一书是将《石头记》“披阅增删”而著成的,作者曹雪芹只可说是披阅增删者,是《石头记》一书的传承人。真正原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著书人,就是化名脂砚斋的评书人。原著书人真名实姓就是爱新觉罗·弘皙。  

作为清圣祖康熙帝嫡孙,废太子胤礽嫡子,弘皙在雍正朝后期贵为理亲王,就任首辅军机大臣。说到弘皙著书,必然有人问:清史记载“弘皙逆案”,作为主谋的弘皙不是在乾隆七年死于禁所了吗?若只相信清史记载,此迷天大梦永无苏醒。康熙雍正两代帝王“钟爱”的弘皙,被乾隆钦定“逆案”不假,但死于禁所一说绝不可信。  

真正结局:雍正暴死后,弘皙便于年底辞官回到旗人封地乐亭,创办私塾。乾隆四年被参“谋逆”,召其进京途中金蝉脱壳,诈死埋名,隐身在有“世外仙源”之称的乐亭石臼坨,隐身修书。后来得知自身家史竟被泯灭,遂用隐笔手法著就了奇书《石头记》,又因隐含过深,所补家史多被观者“迷失”,故多次进行评注。应该承认,正因为弘皙具有的特殊身份,后又被定谋逆大案,才符合著书人所谓“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这一番梦幻。才会有《红楼梦》开篇楔子中那一番娓娓陈词,才会有这隐写真情并补记家史的谜书。  

著书人如何将真身隐得如此之深?何故让人们研读了近三百年,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名门闺秀深宫藏呢?首先是因其诈死埋名骗过时人,也骗过当朝。再就是后来有人将弘皙隐身著书向朝廷吿密,乾隆在查禁“反书”的同时,为了掩盖真相,竟以其道还治其身,假记弘皙圈禁死于乾隆七年。如此一来,谁还会相信已死之人著书呢?同时,对《红楼梦》的放行,也正可达到遮掩真正原著书人的目的。不然的话,凭什么查禁《石头记》而任凭《红楼梦》传情入世?试想,如果没有《脂评本》问世,谁也不可能在《红楼梦》中发现秘密。  

今研读脂评藏本,才可通过点评看出一些端倪。其中评书人有一令人醒悟的批语:“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评书人在透露什么信息?薛宝钗和林黛玉两大主人公怎么成为一身的呢?分析人物特点,一个博学宏览,宽宏大量;一个是聪明绝顶,身心都病。论才识学问,相貌人品,都是出类拔萃、万里挑一的人物。两个人物先后进到荣府,又都是主要人物。解读此评,著书人是在吿诉读者,黛玉与宝钗两个人物都出自一个生活原型。也就是说,两个人物都在替著书人弘皙补记历史。此正所谓“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看黛玉身世,影射弘皙童年、少年以及初入仕途青年时期。宝钗进京待选,影射弘皙事业辉煌,雍正帝选定弘皙为继位人。宝钗出园,映射弘皙辞官归乡。黛玉还泪,映射隐身著书的弘皙。仔细品味其中之意,可说是如大梦初醒。两个才貌出众的人物合二为一,他的原型也只能是这旷世谜书的著书人。解读真情,著书人既然补记家史,仅用这两个人来表现远远不够。因此,在其他人物身上,一定也有著书人的影子。

这正是所谓的分身术,著书人将自身历史幻笔写在多个人物身上来隐述。如开篇的甄士隐和贾雨村,可说是同时作为弘皙替身,只不过二人相会时有一身幻为他人了。再如书中宝玉、妙玉、贾芸、北静王等人物,也都有幻身弘皙之笔。  

笔者解读《红楼梦》真故事,本着尊重作品的原则,从著书人隐笔方法入手,将尘封于书内的著书人历史挖掘出来,让文学巨匠露出真实面目。

  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三大主角之一,作者将其刻画成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东方女性。在学识上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举止上端庄稳重,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穿着上半新不旧,朴实无华;性格上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妆饰上自然大方,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仔细品读宝钗这一人物,就会发现在描述上缺少清代女性应有的脂粉味儿。对当时只有男人们才追求的仕途经济,为官之道,咏诗作画,持家治国等事,宝钗却都十分精通,甚至就连禅道僧俗都无所不及。脂评有宝钗为“博学所误”。书中更有“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可见书中的宝钗,就是著书人弘皙仕途辉煌时期的替身。(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