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114)
(2011-09-12 08:28:02)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回后墨中批有:“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妙,系抄录之人遗漏。玉蓝坡。”在前十七至十八两回合一之后,又出现此批。并且,有此批的庚辰本却是无此回目。应该说,这些一改常规的特别之处,定是作者有意之笔。是作书人要通过这变化来提醒什么问题?这宜分三回之说,明摆着在提示真情有三方面内容。可是,这回目为何要缺呢?对照书中真故事,“花解语”回目故意缺少,反而在批语中又露出,应该是作者(“披阅增删”的曹雪芹)用“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计。说明“花解语”含有重大隐情。
按道理,上回“省亲”一场大戏过后,也该轻松一下筋骨才是。可作者却是丝毫不给喘息机会,可谓好戏连台,越唱越起劲儿。
真情之一:隐述雍正被杀的前后经过。一开始便道出与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同样的引文:“东府珍大爷来请过去看戏”。是何戏文呢?《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正所谓“倏而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很明显,下文必有惊天大案发生。案情先由宝玉撞见茗烟偷看“美人轴”――传位诏书开始。偷看传位诏书的茗烟,不论其指谁,终是想尽办法将雍正引入了被刺陷井――花袭人家。
书中讲述那花袭人、花正芳二人,见宝玉来了时而惊慌,时而放心,时而又百般殷勤。可见这兄妹二人已非常态。尤其是这花袭人家里偏又来了“三五个女孩子”,见了这宝玉却是羞惭惭不敢抬头。这便与“餍五鬼”遥相呼应,又与雍正死于“宫女”之手相照应。最可确认这里是刺杀雍正现场的描述,是花袭人摘去宝玉项上所佩戴的“通灵宝玉”,并且让众姐妹“见识见识”。这所谓“通灵宝玉”可是宝玉的“命根子”,书中有几处描述“摘玉”情节都与“传位诏书”有关,可见雍正就是被这“魇五鬼”结果了性命。书中讲述花正芳与茗烟将已丢了性命的宝玉(雍正)放进轿子,以防被人看见,“二人牵马跟随”回府。来时可骑马,回去只能坐轿子,可见这时的“宝玉”已无性命。
对应“宝玉大醉绛芸轩”,将“枫露茶”事件中的李嬷嬷和茜雪提醒一番,让读者联想到前第八回亦有“袭人摘玉”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