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史氏太君之谜
《红楼梦》中对“贾母”称谓很多。如史太君、老祖宗、老太太、老寿星等。看起来似乎都在表述一个生活原型,其实不然。所谓“贾母何其多”,书中“贾母”也如宝玉等人物一样,不仅对应一个真身,还隐含多个生活原型。其中最关键一个便是康熙帝皇贵妃——曹贵妃。也就是曹寅胞妹。曹家在二次劫难后家族谱牒不见记载,清史又将曹贵妃删除于皇室档案而“家史消亡”。著书人弘皙将这位关系曹李两家命运的曹老太太,用隐笔方法“补记”书中。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应该说,史氏太君与史湘云两个人物源出一家。谁家可有此气派?解读史湘云的生活原型为曹雪芹,这位“史大姑娘”常来荣府住上几天,首先是投奔姑奶史太君而来。再就是来找史老太太“溺爱”的宝玉,究其原型之一便是曹寅嫡孙女曹王妃。这曹王妃与曹雪芹姐弟俩被作者阴阳互换,写成兄妹关系的宝湘,其实二人却是“长姊幼弟”。如此便可将史氏太君定位为江南曹寅胞妹。
下面,将史太君映射曹太妃处串起来,看著书人是如何对应历史补记被消亡家史的。
第一环节:在“演说荣国府”处,著书人将宁国府批为“演”,而将荣国府批为“源”。可见这演说有虚有实。来看荣府:“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脂批:第二代。],娶的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脂批:因湘云,故及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脂批:第三代。]。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脂批: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看著书人将贾代善批为第二代,映射康熙帝为清朝定都北京第二代皇帝。然第三代并未批在“袭着官”的长子贾赦上,反而批在了“主事之衔”的次子贾政上。由此可见,著书人在用贾政映射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帝,同时又用“假设”人物袭着官,说明雍正帝虽当上第三代皇帝,却非正当香主,只是“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此对应康熙帝选定“以朕心为心者”的继位人并非雍正帝。再看这“史氏太君”,书中明确说明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又两次批注与史湘云的关系,就是在点明史氏太君真身与史湘云真身是同出一家。而解得史湘云真身原型,就是江南曹寅侄孙子曹雪芹。因此可以肯定,这史氏太君真身,便是曹玺之女、曹寅胞妹,被康熙帝选进后宫封为贵妃。
书中写“黛玉进府”,特写“林姑娘”所见的外祖母“史氏太君”,见到黛玉便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著书人又特别说明:“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也,贾赦、贾政之母。”同时批注:“书中人目太繁,故明注一笔,使观者省眼。”按真情讲,书中宝玉隐含真身比贾母要多,著书人为何在人物刚出场时便透出这“人目太繁”来呢?应该是在提醒读者这史太君是补记家史的关键人物。
书中明确贾赦、贾政之母。事实上,这“太夫人”史氏太君应是先帝康熙的皇妃(曹贵妃),是雍正帝的继母。随后给黛玉引见“大舅母”、“二舅母”、“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这“大舅母”也就是邢夫人,隐指雍正帝的皇后乌喇那拉氏;这“二舅母”也就是王夫人,隐指雍正帝的齐妃李氏;这“珠大嫂”李纨是“凤姐”原型之一,隐指弘时(宝玉原型之一)福晋李氏,苏州织造李煦孙女。另外,书中薛姨妈原型隐指胤礽侧福晋弘皙继母李氏。王夫人与薛姨妈是亲姊妹,其原型均为苏州织造李煦女儿。李煦与江南曹寅又是姻亲,正所谓“贾史王薛”皆连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按真情讲,黛玉进府有映射弘皙进雍亲王胤稹府之笔。而弘皙与雍正属同宗叔侄,何来外祖母和舅舅之称呢?这里还涉及弘皙生母历史被删。弘皙生母太子妃应该是江南曹寅女儿,如此弘皙应该称史太君为姑外祖母(姑姥姥),从这里论则可称雍正为舅舅。当然,这都源于“连络有亲”。过去都讲亲上加亲,清宫之中为了“拉扯”亲人就更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