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补天----细品红楼真故事(72)
(2011-08-01 08:08:28)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从病情脉理上分析,“论病”一节,竟是诊左右双手之脉。谁见过这种诊脉法?然按著书人“一击两鸣法”来看,又恰好符合背面隐含两个人的真实病情:
第一个病症是真正的喜脉,也就是恰有妇女生产。在“王凤姐弄权铁槛寺”一回,便有对应之笔:“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傅念三日《血盆经》。”可以想象,这所谓“胡”老爷,实际在透露清皇室。将此情定位在康熙临终前,则说明是雍亲王胤稹府生下了公子。书中对“黑眉乌嘴”的贾琮略写一笔,理应在映射这产下的公子。怀疑他是雍正年贵妃所生,后来夭亡了。
第二个病症便是康熙的“喜脉”。康熙身体只是偶感风寒,因气大伤身病情加重,但不致于病死。倒是“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生死”的张太医,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来给康熙用。康熙本应服清凉败火的燕窝粥,书中也提到秦氏“吃了半盏燕窝粥”。可后来竟特别交待:“他那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日买的那一斤好的罢。”这就涉及用人参的计量了。方子上说二钱,家人称有“一斤好的”,如此若暗中加量,则与传说康熙死于“独参汤”相对应。
总起来讲,这秦可卿的病一不是怀孕之“喜”病,二来达不到老喜丧之“喜病”的程度,可偏偏就突然死了。如何死法呢?这里自然不可明述,其实也无法明述。因为这秦可卿背面代指了多个真身,他们死法各不相同,只得在后面文中分身叙述。这里只是将“康熙之死”起了一个头儿,说明康熙得病不假,但远不会危机性命。因此,才有后文秦可卿突然死亡的“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具体到真情如何,因放在一起容易“穿帮”,作者在“秦钟夭逝”、“晴雯病补”、“宝玉痴迷”等处作了幻笔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