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的“黄叶村”----河北乐亭菩提岛是大观园原型之一(四)
(2011-07-31 08:04:15)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曹雪芹弘皙红学文化 |
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些石臼坨与大观园之间对应之处,看这玄机背后究竟隐含什么。
(1)“曾用两处旧有之园所改”。大观园试才题额一开始,便有“非胸中大有丘壑焉想及此”之说,又有“苔藓成斑,藤萝掩映”之词。评书人在此批注“曾用两处旧有之园所改”。理解此批,可视为根据两个原型两描述。这就给园中景色伏笔,虽一路介绍言词华丽,引经据典,然品味真情,并非想象的那样风景秀丽。荒芜凄凉景色,全隐含在太虚幻境之中,只不过用神奇幻笔描绘出来,使人觉得犹入仙境。细看背面,则是作者在隐述其归隐修书的栖身之地。所谓真真假假,实写之园应该对应圆明园。
(2)“潇湘馆”,作者笔下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岂不知这所谓“翠竹”却是指芦苇。书中故用大小反差之笔,表述这里的景色。试想,那千百竿翠竹掩映,得有多大一片?而写到房舍却是小小两三间、合着地步打就、小小退步、开沟仅尺许。最说明问题的是引一股小小水流,竟是“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可见,所谓“千百竿翠竹”是长在院中,是将小片芦苇幻笔写成了大片翠竹。
书中提到“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又用“淇水遗风”与“睢园雅迹”两个文学典籍,来隐说作者在此隐居著书。
(3)“稻香村”。用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用稻草掩护,茅屋草舍,青篱环围,坡下土井,辘轳取水,耕田种菜。全是一派归隐农庄的情调。想这样的一幅乡野风光,不可能是皇家园林或者都市花园能打就出来的。文中直接用“武陵源”,引出“秦人旧舍”来,“越发过露”地道出了“避乱之意”。同时,这一派归农的场景,也说明在此隐居有长期生活的自然条件。既可避开尘世,又可衣食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