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红楼真故事(24)
(2011-04-14 20:44:30)
标签:
红楼梦石头记曹雪芹爱新觉罗弘皙文化 |
其四,借冷子兴演说,隐含弘历这被“冷落”的皇子兴旺而当上了皇帝。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物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一“演说”,按作书隐笔来讲,隐含两个意思。一是映射弘皙族人回归“原籍”后的状况。因“贾家后事”早就安排好了,弘皙族人回乡在当地当然是大户人家。二是隐述乾隆即位后朝廷政局。有乾隆这等“顽”皇帝,拿着祖宗留下的江山当球踢,不败家才怪了呢?据说乾隆选的继位人嘉庆也非皇子中的娇娇者,道光以后就更“马尾栓豆腐――没法儿提了”。
其五,借演说荣国府对应皇家内院。这怎么说?还是边看边解吧:
“这样诗书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当然是最教子有方的。不过,《易经》上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上帝造物都在阴阳互补,更何况这诗书大族。既然是演说,还得隐含点儿真情,观此处也只好取大意所在了。
当日宁国公(脂批为“演”,贾演?)与荣国公(脂批为“源”,贾源?)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合起来演源)。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长子贾敷(敷衍?)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了次子贾敬袭了官(脂批为“第三代”。袭官者方称一代,何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脂批“亦是大族末世常有之事。叹叹!”),余者一概不在心上(要说是映设雍正,自然有些像。虽只可说是一点点,那也就足够了,因为不可将完整面目一次画出)。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脂批为“第四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这样说法儿让人觉得不正常)。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何故回原籍?若是落叶归根,雍正该到清东陵去为康熙顶脚的,可他偏另辟泰陵。其中原故自然一部书也不见得说明白),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雍正梓棺停放雍和宫,直到乾隆二年才下葬)。
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脂批:“第二代。”对应清顺治定都北京,康熙帝为第二代。康熙帝以仁善治天下,用此“善”字相对极恰),娶的是金陵世勋史候家的小姐为妻(脂批:“因湘云,故及之。”解湘云原型为江南曹寅侄孙曹雪芹,批者提醒读者“史”家便是曹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脂批:“第三代。”与前面第二代映射康熙同,此在映射雍正帝)。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脂批:“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批书人再次点醒,只能说明这太夫人就是曹寅胞妹,进宫给康熙作了皇妃,现在成了老祖宗),长子贾赦袭着官(书中以“演说”为题,暗透康熙传位并非雍正,而是假设的“贾赦”袭着官。作为“尴尬人”的贾赦便隐指雍正帝,然贾政更是雍正帝真正替身)。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胤稹一直在宫中视养),原欲于科甲出身的(考取功名)。不料代善临终(康熙死前)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假设)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脂批:“嫡真实事,非枉拟也。”根本就没有传位给雍正之意,可康熙死时真正继位人被胤稹给遣回东北祭祖去了,胤稹便混了个“主事”先干上了),令其入部习学(说明原来没有接受培养),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因雍正作为弘皙皇父,抢夺了过继皇子弘皙的皇权,故在继位之初便写下了秘密立储的传位诏书,将来还大位给弘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