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我们住的娜娜旅馆出来走不了几步,就到了鼓浪屿的轮渡码头。顺着走到轮渡码头左侧的鹿礁路上,会看到一栋蓝墙白窗的建筑——鹿礁路12号,昔日的德国驻厦门领事馆,今天的“娜雅鼓浪屿家庭旅馆”,“娜娜”的姊妹店。《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成为了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列强纷纷跑到鼓浪屿上抢占地盘修建自己的领事馆,这些各具风格的建筑保存到今天,反而成为了鼓浪屿的一笔财富。

娜雅所在的这栋建筑,在1870年-1918年之间是德国驻厦门的领事馆。旅馆在老建筑的基础之上翻了新,并且接出了一些凉棚,这样,客人们可以在院落里享受宁静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院子里种满了南国的植物,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说不准两个人正吃着饭,“咚”的一声从树上掉下来个熟透了的木瓜(到了厦门,我才发现自己的生物知识是多么的匮乏,长这么大才知道,原来木瓜是长在树上的)。

与“娜娜”的新潮相比,“娜雅”更多了几分田园气息、几分质朴和几分怀旧感。色彩上大胆地运用了“砖红”和“橄榄绿”的搭配,给人有些“撞”视觉冲击。与“娜娜”相同,这里也带有自助厨房,可以自己做饭吃,但是原料请自备,并且厨房用后要收拾干净。同样,住店的客人也用彩色的便签纸把自己的心灵所感钉在了墙上。





如果说,做一只厦门的猫是猫儿今生最大的造化的话,那么,做一只鼓浪屿的猫,对猫儿来说简直就是登峰造极了。确切的说,来来往往的旅人对“娜雅”来说只是个过客,那么这里真正的主人就是那些无忧无虑的猫儿,是“芬达”,是“张三疯”,也是“刘面条”一家……
除了“芬达”和“张三疯”是家养的猫以外,其他在“娜雅”混的都是野猫。“张三疯”是一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瘦猫,身体白,鼻头和一只耳是黑色的,“芬达”是一只胖的和加菲有一拼的波斯猫,这两位现在通常都看不到,只能凭借照片一探芳容了。在娜雅见得多得还是“刘面条”一家其他几家常驻野猫。
刘面条很大牌,只要拿着相机对着她,准给你一个大背脸

这是给猫咪们捐养老金的罐子,也可以买她们的玉照,最上面的就是“张三疯”和“芬达”的照片,张三疯可以说是鼓浪屿上最知名的猫了,有以自己命名的两家奶茶店。

以下是借用娜雅官网中猫咪们的照片:

张三疯,是只难看的土猫,好奇心很强,体重14斤,能上二十米的大树捉鸟,也能守老鼠洞一昼夜。据说这是他没发胖之前的照片,现在越来越拽,越来越有往猪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了。


“芬达,具有喜马拉雅猫血统,奶油色毛发,它老爸的毛发颜色是少见的蓝灰色。芬达几乎没有和所有院子里的猫都不来往,可能是因为语言不通。几百年前海上贸易萌芽时期,也有洋人这样来到厦门收购茶叶瓷器,人家也语言不通。”

这位就是刚才拽的照相时一直不给正脸的“刘面条”,她现在不光有“大面条”和“小面条”俩娃,还是数只流浪猫的教母。

傻了吧唧的“武松”
再发几张娜雅我最喜欢的“麦田房”的照片:

最让我心动的双人海棠花形的按摩浴缸


有机会来鼓浪屿,就来“娜雅”看看吧


迷•恋•鼓浪屿:(点击图片进入)

鼓浪屿娜娜旅馆,娜雅的姊妹店
“爱上厦门”系列:

佳味再添小吃城
神奇的福建客家土楼
黄则和花生汤和1980烧肉粽
最好吃的莲欢海蛎煎
局口街的阿卿薄饼

充满诗意的华新路
BINGO!宾果鲜榨果汁 厦门中山公园附近的美食地图

越夜越美丽的公园西路 最厦门的味道:阿矮大排档
老厦门的百家村 在佳丽海鲜边看海景边吃

花开如画的公园西路 史上最乐的卫生间
乌糖沙茶面

厦门华新路21HOETEL 西门土笋冻 不仅仅是咖啡馆的32HOW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