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虚无】58(3)
(2023-12-12 15:20:30)
标签:
佛学文化 |
分类: 【是处虚无】 |
58.1.3 句式256:
句式(1):
表—579
|
序号 |
常啼言A |
法涌菩萨言B |
|
1 |
光影非实,如何可说有来去处? |
复次,善男子,譬如光影,种种形相现有动摇转变差别。善男子,于意云何?如是光影,为从何来?去何所至? |
|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执光影有来去者,当知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
||
|
2 |
是寻香城所有物类皆非实有,如何可说有所从来、去有所至? |
复次,善男子,如寻香城现有物类,如是物类暂有还无。善男子,于意云何?是寻香城所有物类,为从何来?去何所至? |
|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执寻香城所有物类有来去者,当知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
||
|
3 |
诸变化事皆非实有,如何可说有所从来、去有所至? |
复次,善男子,如诸如来、应、正等觉所变化事,暂有还无。善男子,于意云何?诸变化事,为从何来?去何所至? |
|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执变化事有来去者,当知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
||
|
4 |
梦中所见皆是虚妄、都非实有,如何可说有来去处? |
复次,善男子,如人梦中见有诸佛,若一、若十、若百、若千乃至无数;彼梦觉已,所见皆无。善男子,于意云何?梦所见佛,为从何来?去何所至? |
|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执梦所见有来去者,当知彼人愚痴无智;若谓如来、应、正等觉有来有去,亦复如是,当知是人愚痴无智。何以故?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不可以色身见。夫如来者,即是法身。善男子,如来法身,即是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说有来有去,如来法身亦复如是,无来无去。 |
||
|
又善男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说一切法,如梦所见,如变化事,如寻香城、光影、响、像、幻事、阳焰,皆非实有。若于如是诸佛所说甚深法义不如实知,执如来身是名是色、有来有去;当知彼人迷法性故,愚痴无智,流转诸趣受生死苦,远离般若波罗蜜多,亦复远离一切佛法。若于如是诸佛所说甚深法义能如实知,不执佛身是名是色,亦不谓佛有来有去;当知彼人于佛所说甚深法义如实解了,不执诸法有来有去、有生有灭、有染有净;由不执故能行般若波罗蜜多,亦能勤修一切佛法,则为邻近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亦名如来真净弟子,终不虚受国人信施,能与一切作良福田,应受世间人天供养。 |
||
|
复次,善男子,如大海中有诸珍宝。如是珍宝非十方来,亦非有情于中造作,亦非此宝无因缘生;然诸有情善根力故,令大海内有诸宝生。是宝生时,依因缘力和合故有,无所从来;是宝灭时,于十方面亦无所去,但由有情善根力尽令彼灭没。所以者何?诸有为法,缘合故生,缘离故灭,于中都无生者灭者,是故诸法无来无去。诸如来身亦复如是,于十方面无所从来,亦非于中有造作者,亦不可说无因缘生;然依本修净行圆满为因缘故,及依有情先修见佛业成熟故,有如来身出现于世。佛身灭时,于十方面亦无所去,但由因缘和合力尽即便灭没。是故诸佛无来无去。 |
||
|
复次,善男子,譬如箜篌,依止种种因缘和合而有声生。是声因缘,所谓槽、颈、绳、棍、弦等人功作意,如是一一不能生声,要和合时,其声方起。是声生位无所从来,于息灭时无所至去。善男子,诸如来身亦复如是,依止种种因缘而生。是身因缘,所谓无量福德智慧,及诸有情所修见佛善根成熟,如是一一不能生身,要和合时,其身方起。是身生位无所从来,于灭没时无所至去。善男子,汝于如来、应、正等觉无来去相应如是知,随此道理于一切法无来去相亦如是知。 |
||
|
善男子,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及一切法,能如实知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无染无净,定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善巧方便,必得无上正等菩提。 |
句式(2.1):法涌菩萨告常啼言:‘善男子,
一切法C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D。
句式(2.2):C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D。
句式(2.3):C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D。
表—580
|
序号 |
C |
D |
备注 |
|
1 |
平等 |
平等 |
句式(2.1) |
|
2 |
远离 |
远离 |
|
|
3 |
不动 |
不动 |
|
|
4 |
无念 |
无念 |
|
|
5 |
无畏 |
无畏 |
|
|
6 |
无惧 |
无惧 |
|
|
7 |
一味 |
一味 |
|
|
8 |
无际 |
无际 |
|
|
9 |
无生 |
无生 |
|
|
10 |
无灭 |
无灭 |
|
|
11 |
太虚空无边 |
无边 |
句式(2.2) |
|
12 |
大海水无边 |
无边 |
|
|
13 |
妙高山无边 |
无边 |
|
|
14 |
妙高山严好 |
严好 |
|
|
15 |
如太虚空无分别 |
无分别 |
|
|
16 |
金刚喻平等 |
平等 |
句式(2.3) |
|
17 |
一切法无坏 |
无坏 |
|
|
18 |
一切法无杂 |
无杂 |
|
|
19 |
一切法无差别 |
无差别 |
|
|
20 |
诸法自性不可得 |
不可得 |
亦前加“自性” |
|
21 |
诸法无所有平等 |
平等 |
亦前加“无所有” |
|
22 |
诸法无所作 |
无所作 |
|
|
23 |
诸法不可思议 |
不可思议 |
|
句式(2.4):善男子,
E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F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
表—581
|
序号 |
E |
F |
|
1 |
色 |
受、想、行、识 |
|
2 |
眼处 |
耳、鼻、舌、身、意处 |
|
3 |
色处 |
声、香、味、触、法处 |
|
4 |
眼界 |
耳、鼻、舌、身、意界 |
|
5 |
色界 |
声、香、味、触、法界 |
|
6 |
眼识界 |
耳、鼻、舌、身、意识界 |
|
7 |
眼触 |
耳、鼻、舌、身、意触 |
|
8 |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
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
|
9 |
地界 |
水、火、风、空、识界 |
|
10 |
因缘 |
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
|
11 |
从缘所生诸法 |
|
|
12 |
无明 |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
|
13 |
布施波罗蜜多 |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 |
|
14 |
内空 |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
|
15 |
真如 |
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
|
16 |
四念住 |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
|
17 |
苦圣谛 |
集、灭、道圣谛 |
|
18 |
十善业道 |
施、戒、修 |
|
19 |
四静虑 |
四无量、四无色定 |
|
20 |
八解脱 |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
|
21 |
空解脱门 |
无相、无愿解脱门 |
|
22 |
陀罗尼门 |
三摩地门 |
|
23 |
菩萨十地 |
|
|
24 |
五眼 |
六神通 |
|
25 |
佛十力 |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
|
26 |
无忘失法 |
恒住舍性 |
|
27 |
一切智 |
道相智、一切相智 |
|
28 |
三十二大士相 |
八十随好 |
|
29 |
预流果 |
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
|
30 |
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
|
31 |
一切有漏法 |
一切无漏法 |
|
32 |
一切有为法 |
一切无为法 |
句式(2.5):尔时,常啼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多差别句义,即于座前得六十亿三摩地门,所谓G。
注:G—诸法平等三摩地、诸法远离三摩地、诸法不动三摩地、诸法无念三摩地、诸法无畏三摩地、诸法无惧三摩地、诸法一味三摩地、诸法无际三摩地、诸法无生三摩地、诸法无灭三摩地、虚空无边三摩地、大海无边三摩地、妙高山无边三摩地、妙高山严好三摩地、如虚空无分别三摩地、色等诸蕴无边三摩地、眼等诸处无边三摩地、色等诸处无边三摩地、眼等诸界无边三摩地、色等诸界无边三摩地、眼识等诸界无边三摩地、眼触等无边三摩地、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等无边三摩地、地界等无边三摩地、因缘等无边三摩地、从缘所生诸法无边三摩地、诸缘起支无边三摩地、诸波罗蜜多无边三摩地、一切空无边三摩地、诸法真如等无边三摩地、菩提分法无边三摩地、诸圣谛无边三摩地、诸善业道无边三摩地、施戒修无边三摩地、静虑无量无色无边三摩地、解脱胜处等至遍处无边三摩地、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边三摩地、总持等持门无边三摩地、菩萨诸地无边三摩地、五眼六神通无边三摩地、诸力无畏无碍解大慈悲喜舍佛不共法无边三摩地、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无边三摩地、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无边三摩地、诸相随好无边三摩地、声闻乘无边三摩地、独觉乘无边三摩地、无上乘无边三摩地、有漏无漏法无边三摩地、有为无为法无边三摩地、金刚喻平等三摩地、诸法无坏三摩地、诸法无杂三摩地、诸法无差别三摩地、诸法自性不可得三摩地、诸法无所有平等三摩地、诸法无所作三摩地、诸法不可思议三摩地,得如是等六十百千三摩地门。
58.2 摘句
58.2.1一切法非有非无,无自性、无他性,先既非有,后亦非无,自性常空,无所怖畏。应当如是教授教诫初业菩萨,令其信解诸法自性毕竟皆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