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处虚无】53(4)
(2023-11-24 19:47:57)
标签:
佛学文化 |
分类: 【是处虚无】 |
句式(8):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了知五蕴等法展转差别,
岂不以S坏法界,亦以T坏法界耶?何以故?法界无二无差别故。(注:重复部分)
佛告善现:“若离法界,余法可得,可言彼法能坏法界;然离法界,无法可得,故无余法能坏法界。何以故?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独觉、声闻,知离法界,无法可得;既知无法离法界故,亦不为他施设宣说,是故法界无能坏者。如是,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应学法界无二、无别、不可坏相。”
表—501
序号 |
S |
T |
1 |
色蕴 |
受、想、行、识蕴 |
2 |
眼处 |
耳、鼻、舌、身、意处 |
3 |
色处 |
声、香、味、触、法处 |
4 |
眼界 |
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
5 |
耳界 |
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
6 |
鼻界 |
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
7 |
舌界 |
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
8 |
身界 |
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
9 |
意界 |
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
10 |
地界 |
水、火、风、空、识界 |
11 |
苦圣谛 |
集、灭、道圣谛 |
12 |
因缘 |
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
13 |
从诸缘所生种种法 |
|
14 |
无明 |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
15 |
内空 |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
16 |
真如 |
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
17 |
布施波罗蜜多 |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
18 |
极喜地 |
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
19 |
四静虑 |
四无量、四无色定 |
20 |
四念住 |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
21 |
八解脱 |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
22 |
一切陀罗尼门 |
一切三摩地门 |
23 |
空解脱门 |
无相、无愿解脱门 |
24 |
五眼 |
六神通 |
25 |
如来十力 |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 |
26 |
大慈 |
大悲、大喜、大舍 |
27 |
无忘失法 |
恒住舍性 |
28 |
一切智 |
道相智、一切相智 |
29 |
严净佛土 |
成熟有情 |
30 |
诸余无量无边佛法 |
|
句式(9.1):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入法界无二无别,
云何菩萨摩诃萨当学(圆满)U,亦学(圆满、生)V?(注:重复部分)
如是学已得一切智智,知一切法一切种相?
表—502
序号 |
U |
V |
1 |
般若波罗蜜多 |
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 |
2 |
初静虑 |
第二、第三、第四静虑 |
3 |
慈无量 |
悲、喜、舍无量 |
4 |
空无边处定 |
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 |
5 |
四念住 |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
6 |
空解脱门 |
无相、无愿解脱门 |
7 |
八解脱 |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
8 |
一切陀罗尼门 |
一切三摩地门 |
9 |
内空 |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
10 |
真如 |
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
11 |
苦圣谛 |
集、灭、道圣谛 |
12 |
五眼 |
六神通 |
13 |
佛十力 |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 |
14 |
大慈 |
大悲、大喜、大舍 |
15 |
无忘失法 |
恒住舍性 |
16 |
一切智 |
道相智、一切相智 |
17 |
圆满三十二大士相 |
圆满八十随好 |
18 |
|
刹帝利大族、婆罗门大族、长者大族、居士大族 |
19 |
|
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
20 |
|
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 |
21 |
|
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
22 |
|
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
23 |
|
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 |
24 |
|
无想有情天法而不乐生彼 |
25 |
|
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法而不乐生彼 |
26 |
|
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法而不乐生彼 |
27 |
初发菩提心 |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发菩提心 |
28 |
初菩萨地 |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菩萨地 |
29 |
声闻地而不作证 |
独觉地而不作证 |
30 |
菩萨正性离生 |
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
31 |
陀罗尼无碍辩 |
菩萨摩诃萨道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
句式(9.2):世尊,非法界中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世尊,将无菩萨由此分别行于颠倒,无戏论中起诸戏论?何以故?世尊,真法界中,都无分别戏论事故。
世尊,法界非W,亦不离W;法界非X,亦不离X。法界即W,W即法界;法界即X,X即法界。
表—503
序号 |
W |
X |
1 |
色 |
受、想、行、识 |
2 |
眼处 |
耳、鼻、舌、身、意处 |
3 |
色处 |
声、香、味、触、法处 |
4 |
眼界 |
耳、鼻、舌、身、意界 |
5 |
色界 |
声、香、味、触、法界 |
6 |
眼识界 |
耳、鼻、舌、身、意识界 |
7 |
眼触 |
耳、鼻、舌、身、意触 |
8 |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
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
9 |
地界 |
水、火、风、空、识界 |
10 |
因缘 |
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
11 |
从缘所生诸法 |
|
12 |
无明 |
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 |
13 |
布施波罗蜜多 |
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 |
14 |
四静虑 |
四无量、四无色定 |
|
四念住 |
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 |
15 |
空解脱门 |
无相、无愿解脱门 |
16 |
内空 |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
17 |
苦圣谛 |
集、灭、道圣谛 |
18 |
八解脱 |
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
19 |
一切陀罗尼门 |
一切三摩地门 |
20 |
极喜地 |
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
21 |
五眼 |
六神通 |
22 |
佛十力 |
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 |
23 |
大慈 |
大悲、大喜、大舍 |
24 |
无忘失法 |
恒住舍性 |
25 |
一切智 |
道相智、一切相智 |
26 |
三十二大士相 |
八十随好 |
27 |
预流果 |
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 |
28 |
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
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
29 |
世间法 |
出世间法 |
30 |
有漏法 |
无漏法 |
31 |
有为法 |
无为法 |
句式(9.3):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真法界中无一切种种分别戏论。
善现,W非法界,亦不离W别有法界;X非法界,亦不离X别有法界。W即法界,法界即W;X即法界,法界即X。
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见有法离法界者,便非正趣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知一切法不离法界。
注:W、X—与“表—503”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