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句义低处】46.2.7

(2023-01-18 23:27:02)
标签:

佛学

文化

分类: 【句义低处】

      46.2.7 进一步探析句式(1)“AB者,即非A,是名A”,任何修饰词本质上是认识者的赋予,无法构成对对象的改变,即:句式(1)中的A仍是A,B仍是B,这种用修饰以期达到的对对象属性、特征等“在”的捕捉,并不能真的抵及对象,只是在认识者我之中形成对象“被修饰”后样子,是基于认识者对修饰这种表达的选择,并反映出认识者的我在,或说通过修饰把“我相”覆盖在对象之上。
      46.2.7.1 结合句式(1)及“庄严佛土句”,从表达上看,具体的某个修饰词的选择,是由作为个体的表达者我根据个人经验所选择的。当然,其间也含有作为群体的我们普遍经验,尤其当一些词语搭配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时。
      46.2.7.2 继而探析,任何修饰词究其本来只是认识者在认识过程中的一种表达赋予,无法构成对对象的改变,哪怕通过这种表达赋予,之于认识者我得以窥见对象反射出来的属性,但仍非对象本身。
      46.2.7.3 正如句式(1)中的A仍是A,B仍是B,这种用修饰以期达到的对对象属性、特征等“在”的捕捉,并不能真的抵及对象。“庄严佛土句”中的“庄严”同样如此,修饰、描绘“佛土”,以期捕获“佛土”的某些属性、特征,而一旦完成表达,庄严仍是庄严,佛土仍是佛土。
      46.2.7.4 在表达过程中,这种于认识者我之中不觉地形成对象“被修饰”后的样子,只是基于认识者对修饰这种表达的选择,也是认识者于表达本身的驾驭,或说认识者与表达的关联的体现。
      46.2.7.5 同时也反映出认识者的我在,或说通过修饰把“我相”覆盖在对象之上,此方式即是我在之表相的体现形式。毕竟,我在我的表达中,我在也时时显现于我的语言事实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