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摘句
25.2.1
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
25.2.2
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
25.2.3色等大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大。色等无量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量。色等无边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
25.2.4所缘无边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一切智智所缘无边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法界无边故,所缘亦无边;所缘无边故,法界亦无边。法界所缘无边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真如无边故,所缘亦无边;所缘无边故,真如亦无边。真如所缘无边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有情无边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亦无边。
25.2.5所言有情,有情者非法增语,亦非非法增语,但是假立客名所摄、无事名所摄、无缘名所摄。
25.2.6诸有情本性净故,彼从本来无所有故。
25.3 问题思考
25.3.1
句式113,我们再简化一下,“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当于何求?不应于/离诸法求。因为若/若离诸法,若菩萨摩诃萨,若般若波罗蜜多,若求如是,一切皆非相应非不相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咸同一相,所谓无相。为什么呢?此般若波罗蜜多非/非离诸法。因如是一切皆无所有性不可得。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非/非离诸法。所以也不应于/离诸法求”。于“诸法”如此,于“诸法真如”、“诸法法性”亦如是。延续句式111、句式112中“诸法、真如、法性”三个概念与“菩萨摩诃萨所行般若波罗蜜多”之间关系的阐释。其中关键词“于/离”、“非/非离”,“不应于/离××求”指的是既不能固于某个具体的存在,也不能远离或说脱离此存在而求,如果执此两端,皆非真正的大智慧。“非/非离××”则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大智慧本身非即非离,不即离于一切在,也不在思维、表达的两端。当然,作为后来者还得借助、通过一些形式存在,比如文字言说、表达、事物、事件、事相等,才能进一步抵制此等认识阶段和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