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5月10日

(2012-05-10 11:35:32)
标签:

杂谈

概念与价值

 童第轶

市场近来看起来越发的欣欣向荣。截止57日,上证指数收于2451.95227日的高点2478似乎触手可及,发起一试究竟的攻击看似不可避免。沪深300已经毫不客气的创出了1月以来的新高,蓝筹股的不俗表现不可小觑。是郭主席唱多蓝筹得到了回应?还是市场再次踏上价值投资的归途?

细细的分析市场,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自1664点以来,有些股票迭创新低,有些股票则没再创出1664对应的新低,甚至反倒创出了历史新高。市场在悄无声息的分化,有些行业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被无情的边缘化,有些行业则孕育着新的希望。长期被低估值的行业,其背后往往存在着某种市场逻辑与共识。像银行股,近年来较高的ROE增速迟迟换不来股价的表现,这里面其实反应了市场的一种顾虑。一旦由于经济放缓、地方债等因素使得坏账率有所提升,譬如说提升1%,则其对净利润的吞噬将是可怕的,极端的情况下,资不抵债的情况都可能会发生。除此之外,银行板块的长期低估值也反应市场对依靠不断再融资的输血模式的唾弃。正是这种种隐忧制约了银行板块的长期表现。房地产行业也有这着类似的逻辑。当房地产实业的黄金十年已成过去,当地产业对经济的绑架已成我国经济转型途中最大的拦路虎,对地产业的政策打压就变得不可避免,房地产业与地产股的去泡沫也将不可避免。但是,令人关注的是,这波行情中银行和地产类公司表现不俗,一些个股甚至创下近几年来新高了。市场的共识疑虑似乎正在分化,这些情况要值得大家思考。但就眼下的市场情况看,这一轮行情中,以“金改”题材为主的热点表现越发像似概念炒作,结果恐怕还是会一地鸡毛,而概念的炒作盛行表明,中长线投资者仍然在冷眼旁观。

那到底市场上有没有真正具备价值投资的品种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是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随着市场重心近些年来的不断下压,一些优质标的被一而再,再而三的低估,这些品种的投资价值正在凸显,安全边际正在构筑。像某些公共事业领域,它们几乎是唯一在通货膨胀下,还没有怎么涨价的东西。例如火车货运业为主的某上市公司,它的货运价格几年都没有变。这波通货膨胀从2006起步,大多数商品几年内已经翻了几倍了。但是该公司的货运价格一直没变。背后的原因是发改委有价格限制。但是CPI其实类似于一种标准杆,当它涨起来以后,其他价格一定都会慢慢向它靠拢。如果火车货运价格长期低迷,这些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最终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铁路货运价格的低迷,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铁道部的改革预留空间。当初铁路都是属于政府的行政序列,可以牺牲利润。但是一旦变成企业,就需要利润来支持其发展。如果全铁路系统没有赚钱的板块,那怎么推行市场化改革?世行的报告说中国高铁运营效率连本金都收不回来,这样还怎么谈改革?另外,现行体制下,价格管制并没有把收益留给社会。比如货运价格这么低,背后其实是有大量腐败存在的。从历史上来看,这种利益垄断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完成公司制的改革后,流入个人的利润必将在市场化下流入公司制下的企业。

总之,类似的优质公司还是存在的,当它们的股价逼近估值下沿时,投资价值已经显现。至于投资的时机问题,这类问题恐怕永远都是哥德巴赫猜想。低估再低估并不意味着立即上涨,甚至在短期内其继续低估的可能更大,但如果你确实深入了解这些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时机问题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