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的冲击(发表于《投资与理财》2010第2期)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童第轶
新年开始,在市场仍揣测全球各大经济体何时收紧货币政策时,中国央行1月7日发行的3月期央票收益率意外上行,引发场一片哗然,央票利率上涨所引发的加息预期,也导致新年第一周股市的意外波动。
2009年股市之所以牛,是因为受到4万亿投资以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这种宽松货币政策迟早要退出,这是许多人的共识。只是何时退出,以何种方式退出,将对股市造成不同影响。如是温和的、渐进式退出对股市造成的冲击有限,但如果是其他方式,则会对股市造成不同的冲击。央行等政府部门经常是先做再说,其实退出政策已经悄然在执行中。我们可以看到,央行连续13周净回笼货币,累计回收货币高达8510亿元,已透露出紧缩信号。持稳数月的央票发行利率此次意外上升,被市场认为是中国央行货币紧缩的信号,并且可能为未来加息埋下伏笔。如今,在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胀到来前,央行正利用流动性管理工具来指导市场融资成本逐步上升。
在1月5日和6日召开的2010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明确提出2010年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这是央行迅速对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的货币政策基调的及时响应。基于往年早投放早收益的信贷模式,一季度将成为央行重点关注的时间窗口。在货币政策定调方面,央行指出“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次会议央行也关注到通胀及通胀预期,央行指出“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价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去年11月以来,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其中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引起市场对于食品价格乃至通胀的担忧。在近期通胀反弹势头较为明显的背景下,央行继续重申和强调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的担忧越来越强。我国今年加息与否还得看几件事情:信贷是否引起了巨大的资产泡沫;食品价格有无疯狂上涨。除此之外,出口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出口与外需紧密相关,如果今年出口增速突然上涨,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措施将会严厉起来。
在大洋彼岸,美国经济正逐步从衰退泥潭中走出,关于美联储何时加息的讨论日益激烈。在2010年,我国央行政策重点可能将转向防通胀风险,那美联储会否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利率会不会从“历史冰点”升起,如果美元利率一旦从“历史冰点”升起,会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美联储本周公布的12月会议纪要,称美国经济上的复苏势头并未强劲到足以提升利率。随后,有着“债券之王”美誉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格罗斯日前指出,美联储在2011年前都不大可能加息,理由是经济增长和通胀仍显疲软。美国11月失业率为10%,低于预期的10.2%,且当月失业率为近5个月来首次下降。美联储预测,今年第4季度,失业率平均值将维持在9.3%至9.7%之间。这也是当局将在未来数月内保持当前利率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将会很明显,同时年底大宗商品或还有一波涨势,美联储届时加息的可能性较大。但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目前是根据经济实际状况来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从凯恩斯的经典经济学理论来说,一旦失业率居高不下,就应该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故今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性存在,但是大幅度的加息可能性不大。
美联储加息的条件有两点,首先是就业、零售等关键行业应企稳,使经济数据整体摆脱再衰退的担忧;其次是资产价格的上扬已构成通胀压力。若满足这两点条件,美联储今年加息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在就业方面,非农就业数据尤其重要,若失业率降至8%以下,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会加大。此之外,如果要判断美国是否启动加息,可关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旦利率异常上扬、美元汇价大幅拉升,可能就是美元加息的强烈信号。美元加息后将造成两个结果:热钱加速流出新兴市场,流回美国;人民币在目前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下,将遭遇更大的加息压力。
有专家悲观的认为,这一轮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不一定能够和平收场。最大的可能是以新一轮的危机而告终。这个新的经济危机可能会类似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模式,以新兴市场经济过热或新的产能过剩而收场。世界经济重新平衡的力量不一定是美国经济的好转,而最大的可能或许是那些新兴市场经受不起这种流动性的巨大冲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重新经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打击。因为,这不是通过一国的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由国际资本市场的特性决定的。
由此看来,2010年的证券投资有太多的变数,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一系列的变数都值得投资者深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