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一种用车习惯的进步(下)
(2009-09-30 22:19:33)
标签:
杂谈 |
车主声音:省时、省钱、方便
家住普陀区铜川路的于先生:从7月20日试运行那天开始,我就一直在淞虹路停车场换乘地铁,以前一直自己开车从铜川路到浦东东昌路上班,上海的交通堵得让人闹心,花在路上的时间总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现在有了“P+R”,选择停车换乘模式至少节约了我一半左右的路上时间,上班迟到的次数也少了,觉得非常方便。
家住闵行区春申路的黄先生:我是从电视上听说“P+R”的。我工作的地方在人民广场,开车上班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停车费太贵,我们公司楼下的停车费每天80元,一个月下来就要花2000元。现在开车到锦江乐园站停了车然后转地铁,时间省了半个小时,停车费每天10块钱,这太划算了。以后我就是这里的钉子户了。
家住闵行区万源路的石小姐:我在浦东张江高科上班,开车上班早高峰时段路上很堵,开车时间实在太长了。现在通过“P+R”的换乘,自己开一段然后再坐地铁,比以前轻松多了。除了省时省钱之外,还好在淞虹路是起点站。现在坐地铁的越来越多,如果是中转站没有座位,那我还是宁可自己开车去上班了。堵归堵,总好过做人肉馅饼啊!
管理部门:18小时10元已经是上海停车优惠的底线
P+R停车楼虽说具有纯公益性质,但每次10元钱的停车费仍引起不少争议。采访过程中有人告诉记者,锦江乐园附近的小区内也停了不少车子,停车费用基本是每次5元,步行到地铁站约10分钟左右。相比“P+R”停车场的18小时10元,这里反倒实惠不少。还有网友列举北京“2元钱就能停上一天”的“P+R”停车场,相比之下,上海的“P+R”停车换乘是否贵了?
对此,锦江乐园“P+R”停车场负责人张经理的解释是:“在北京,政府扶持的力度会更大一些。”据悉,此前上海市政府曾经有过“P+R”车辆每车每次政府补贴停车场10元的想法,但近日作出的最终决定是,按照每辆车停放的具体小时数来进行补贴,也就是说假如一辆“P+R”车辆停放的时间是3小时,那么政府只给停车场3元钱补贴。如此精细化的补贴方案,无疑在操作上给停车场增添了不少工作量。不过张经理表示,既然是公益性质的,他们也会贯彻到底。
规划远景:4个在建“P+R”停车场世博会前将启用
据上海城市管理局的相关人士介绍,除了淞虹路和锦江乐园两试点外,上海今年已经新开建4个“P+R”停车场,分别位于中环共和新路、中环沪太路、中环五角场和轨道交通8号线终点站航天公园,规划中各处的停车泊位数分别为:中环共和新路400个,中环沪太路500个,中环五角场200个。这些停车场预计将在世博会前投入使用。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表示,目前两个试点的运营情况基本顺利,将在总结“P+R”试点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和设备设施,为今后逐步扩大“P+R”运营规模打好基础。据悉,未来在轨交济阳路站等处也将有望设置“P+R”优惠停车措施。
一家之言:“P+R”停车换乘是被逼出来的进步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日益剧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普遍面临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采用“P+R”新交通模式,既可减缓城内交通压力,也可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能源。广大车主对“P+R”的欢迎和肯定,某种程度上也可被看做是在为上海的节能减排出一分力,是用车习惯上的一种进步。
不过,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P+R’换乘模式仍然不是一种最健康的交通模式,只是在当前轿车大发展的形势下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不过在公共交通还不够完备的情况下,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朱教授还说:“公共交通往郊区发展是上海的大势所趋。‘P+R’这种换乘模式只是改善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社会到来所面临的交通压力。我认为郊区的班车形式倒是更好的选择。就像我所住的嘉定这边的中高档小区,每个时间段都有班车通向市区,如果将来的社区都能提供这样的班车服务,会很方便。我已经半个多月没摸过我的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