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簌之音
退休医生桑
仲春刚到,女儿给我一张国家大剧院音乐会的票,叫我去感受一下所谓的气氛,当我置身大剧院时,不同风格的建筑和灯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一下子吊起了我的好奇心,而五音不全的我,或许就是靠自己的心灵来判断音乐吧。
聆听那一曲曲音乐,我忘情的浸润在风风雨雨年代里那些伴我成长的中外乐曲。人性是脆弱的,弱到一首曲子就可以拯救心灵,人在脆弱时往往多很真诚,更会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和音乐对心灵的补救,那曲子像是来自于天上,台下听众都不能自持,我的骨子里都在颤动,这是一个种久违的心灵共振,那些一见如故的倾诉深深的打动了我,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把我带回到一生中最富有诗意的时光,人走在路上总会感到寂寞,而有音乐做伴的路上就会充满阳光,一个医生虽无暇去享受更多的音乐,但至今忙里偷闲的听音乐还是我的一大嗜好,当工作了一天身体疲惫时,抑或在临床抢救好了一个重病人心情释然愉悦时,我就喜欢听听CD片为我解乏,尤其是现在,深夜写博客时,听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或刘欢的”你和我”,就会思如泉涌,心情激荡,一篇篇医学科普短文就会在指间流畅而成。音乐也曾抚慰我痛苦的灵魂,使失落的心趋于平静。它仿佛在我面前摇曵着一朵朵鲜花,为我编制一个个五彩的梦,使我的脚步铿锵坚定,即使退休十多年了还不想停步。我知道我已经进入黄昏暮年,今后留给我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了,但美的音乐却和我越来越亲近,不但放飞了我的心脑,甚至使我的心永远年轻。
音乐、歌曲是文化的索引、动荡历史的佐证,一个时代的歌曲常会带我回到昔日生活的幻想,儿时的“北国之春”“马路天使”、“喀秋莎”、“白毛女”;中学时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在哪遥远的地方”“绣金匾”;60年代的“小夜曲”、“化蝶”“宝贝”、“刘三姐插曲”、“大型史诗东方红”;以及现在的
“送战友”“但愿人长久”
“梁祝”“高山上流水”“军港之夜”等无一不是我的精神食粮,音乐是一种美妙的符号,音乐还会造就一个人的敏感和自尊,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可能也是痛苦的根源。音乐这种特殊语言无论如何又是其它语言无法替代的,而通过音乐所理解的灵魂,往往是纯洁的。
好的乐曲是千古绝唱,往往使听者入迷,它不需要像临床上诊病那样担心费神,更没有深夜读医书那么艰涩和容易让人疲劳。可以说音乐是我疲惫的精神港湾。
音乐会的压轴曲是我最爱听的“二泉映月”,60年来它传遍了全国、传遍了世界,二泉映月那优美旋律和起伏音色的变换,仿佛是在阿炳的手指上无拘无束的飞翔,他把生活的感受,对美好的渴望用他那一首滴血的乞讨乐曲娓娓道来,他的音乐是用生命写就的,渗透着传统文化精髓。弥漫着底层民众深沉的气息,扣人心弦,响彻天簌,穿越地域时空,演奏者拉出来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旋律,和漂浮着的优美......一个流浪街头的盲人,一个咀嚼人生崇高与位卑弱者,但他有着艺术家的敏锐和才能,他在精神的高原上辛勤的耕耘和徘徊。它品尝了一个不幸者和天才艺术家的所有悲凉,他使一个黑暗的世界有了比太阳光更强的声音。音乐还是一门最好的世界语,它没有国界,二泉映月即使在奥地利的音乐大厅里,国外听众也无一不为他的天簌之音而折服,他用一把胡琴向世人诉说了弱者的悲凉。二泉映月是一种心的纯朴的倾诉,他的天赋、善良成全了一个草根着的顽强。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的代言曲,而在我看来它应当属于全人类,它是永恒的心灵之伤。对于那些悲愁无门的弱者来说,听听他的倾诉就是一种感情的倾泻,就会大悲大悟。阿炳已经作古,但二泉映月却成了一代一代后人的精神食粮。
回忆并不单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还应当更多的想到明天,这对像我这来日无多的老年人来说,我们对明天的期待应当是更珍贵吧!如果没有战乱,如果没有反复的折腾,如果没有饥饿,如果没有阿炳的二泉映月,我大概永远也体会不到,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眼泪的土地上,千千万万与这片土地生死相连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之所以唠叨这些,既有怀旧之情,更因为喜爱音乐,我讲的都是老实话,讲老实话的人往往不讨人喜欢。人生的聚散离合宛若水上浮萍,回首那昔日的辉煌早已离我而去,唯有音乐还伴随着我,给我慰籍和鼓舞。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每一步几乎不让我有任何喘息的机会,每当贝多芬的那首“命运的敲门声”在我耳边响起使,我就想起来这位大师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于是我又振作精神,继续昂首踏步在夕阳的路上。
音乐会结束了,而我的心却没有离开那悲壮的音符,音乐的魅力在于抒发人的情感,听着二泉映月,才发现自己的多感性,思绪似乎总是伴随着音符游荡于千里之外。归途上,行走在充斥喧嚣繁华的长安街上,但我却还在体味着阿炳的自尊与厚重,他握着一把胡琴就像怀抱着他的寄托和慰藉,这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歌”中那些在寒风中抖动的破旧长衫,更想到了风雪严冬冻街头的农民工,l亿多农民兄弟姐妹不分春夏秋冬,不分天南地北终日清新着城市的空气,美化着城市的面容,运转着城市的昼夜,支撑起了城市的半边蓝天。城市一刻也离不开乡下人,现在都在讲和谐,理解万岁吗,他们需要和城里人同样的尊严……阿炳的每一个音符都再次钻进我的心房,牵动我的心灵。岁月流失,阿炳也升入了天堂,但代替他的却是象征悲愤的二泉映月。音乐是记忆,二泉映月已在我的脑海里是永恒的印记,在今天这个万花纷纭的世界上,人们并不缺少物质,而缺的正是这颗永不熄灭的良心。
虽年过古稀,但音乐使我保持了孩子般的兴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