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娥对我说:你看,小妮子她姨夫平时不怎么来,假期还要给毕业班辅导,这次来,咱是不是叫他来咱家吃顿饭?、、、我却感到虽说是跟我是连襟,俗话说,打断胳臂还连着筋,但毕竟只是系香娥这头的亲戚。也有俗话说,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就半天没有表态,只是说:你愿意叫来吃饭就叫呗!、、香娥一听,就很生气,说我说话酸歪歪的,但很坚决说:我就要叫他们来吃顿饭,看天能不能塌下来!、、我心想: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买菜什么的都得我跑腿。幸亏有个自行车,要是靠两条腿来一步一步量,累死都不知到哪叫冤。我说:要叫可都是你一家子,至少有五六口子,好大一桌子。香娥一听,惊奇道:你一嘘,就来喘了,连影子也没有那么多。、我曲着手指,对她说:你父母,小妮小舅、二姨,姨夫,她三姨还叫不叫?四姨、五姨还没成家,就不算了。、、、香娥说:就你们爷儿们上桌,我们女的等你们吃喝完了,再吃剩菜剩饭。、、我说:她们能没意见?、、香娥说:有意见就到茅厕里去提吧!、、我于是就说:好!就等你这句话了!买什么菜,你吩咐好了!我这钢圈腿,不跑都弯了!、、香娥想了想,说:鸡鱼肉蛋,四大菜必买,余下你自己酌量买些。、、我忙说:酒呢?、、香娥有些不悦,说:你是木头人?这个也要问?难道你上茅厕撒尿也要问?、、、我就开个玩笑,说:你嘴为定!说着,我急忙推着自行车,紧走几步,翻身上车,脚一用力蹬,自行车跟个小毛驴一样,欢快的跑开了。只听身后香娥追着喊道:一些佐料也要买些啊!
到了集镇,我知道这是个周边百里知名的千年古镇,有明清一条街,街两边的建筑,均是青砖拱瓦龙脊、重檐翘角,古香古色建筑。传说三国时期曹军智擒赤红脸大刀关羽就在此镇。这绝不是我胡编杜撰的,翻阅罗贯中老先生撰写的《三国演义》第23回,提名提姓,如何谋划,如何调虎离山,如何约法三章,智擒关羽的记录得详详细细,在案可查。至今这些遗迹依然保存完好,供人们去追溯那段腥风血雨、残酷的战争历史。与明清街成丁字形,南北向的街叫做旗杆巷,旗杆巷街两旁分布着一些知名的店铺,比如沈家布庄,魏家银庄,兴裕浴池,还有乾隆下江南亲点的贡菜---苔秆专卖店。苔秆,现在已经作为国宴必备之菜。苔秆非常神奇,它对自己生长的土壤有着特殊的要求。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增加其出口量,赚取外汇,曽盲目扩大生产基地,结果无一成功的,只有此集镇偏东南一隅,土壤适合种植,挪挪窝,隔道路,都不适宜种植。苔秆春天下种,秋后收获,剔除其叶,取其茎,用特制的锋利钢刀,将苔秆茎划成丝状,在阴凉处晾晒至干,即收藏起来。此时,看起来如丝线一般韧柔,到吃时,温水一泡,加上调料,吃起来,爽口而又脆,香甜可口。、、
我夹着自行车,围着集镇,转了一圈,买了鸡鱼肉蛋,当然忘不了买了一些的苔秆。我觉得菜差不多买齐了,就夹着自行车,洋洋自得往回骑,到了家,香娥一检验,说还就缺了调料忘记买了。香娥就埋怨我做事丢三落四的。我就说要买的菜太多,我哪能样样都记得。幸好村里小店里有,我就又慌忙夹着自行车跑去买佐料。香娥站在门口,看着我骑着自行车的后影,说:看你就显摆的不孬,这点路也要骑自行车子,以后去茅厕恐怕也要骑自行车子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