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茶红楼.大观园(三、诗情大观)

(2018-08-12 13:24:02)
标签:

红楼梦

大观园

诗词歌赋

红楼梦的诗词与大观园有着不解的关联,从十八回元春省亲起,至七十九回,宝玉和姑娘们一共在大观园中写作了七十六首不同体裁的诗词歌赋。诗歌是立体化大观园生命与灵魂的重要一面,没有诗的大观园不过是一幅平面的山水画。诗词诵吟不仅仅是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也是大观园生活场景的背景乐,与园中人、园中山、园中水、园中花、园中事、园中情共同织就了一幅幅灵动的立体画卷。

http://p1.pstatp.com/large/19ee000186f01020934a

早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就把诗歌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有赋、有联、有诗、有歌。作为警幻仙宫在人间的映照,大观园自然也要在诗歌中展现其不同色彩的生命历程。表面上宝玉在大观园的题联是试才,实际上是只有来自警幻宫的人才有资格在大观园舞文弄墨,凡夫俗子怎能留迹仙园,宝玉,黛玉,还有元春共同完成了对大观园的文学加工。

虽然宝玉黛玉在园中作诗最早也最多,但将诗词正式搬上大观园舞台的却是贾探春:“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没有诗词,自然是辜负了大观园的春花秋月(元春也是这么认为的。);而没有大观园,又如何展现才子佳人绚丽的青春和纯美的情感。

贾探春的首次正文就是谋划大观园诗社的创立,是她勇于担当的品性、善于筹划的能力的一次集中体现,用“惊艳登场”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http://s3/mw690/001LupIjzy7mLOzKfe2e2&690
    诗社的成立是基于两个条件的形成,一是贾政长期外出,贾宝玉彻底自由,不再有每日训课的羁绊和烦恼。二是宝钗黛玉的关系开始得到缓解,三十六回宝玉的一句梦语惊醒了宝钗的鸳鸯梦,宝钗放弃了金玉缘的追求,但海棠诗“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还是流露出了内心淡淡的酸意直到四十二回解疑癖补余香,钗黛之间才建立了完全信任的闺蜜关系,连宝玉都犯了疑,不知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此是题外话。如果钗黛之间的矛盾心结不解开,诗社就会少了很多自由抒放的精彩。

大观园无疑是激发诗歌灵感的风水宝地,且不说十七回宝玉在园中所作的对联和扁题、十八回省亲时的应景诗,住进大观园后,便做了四季即景诗。若不是身在大观园,林黛玉又怎能作出千古悲歌葬花吟。史湘云入社时,一口气作了两首海棠诗,正面是写湘云的才思敏捷,背面则是湘云在史府根本不可能有作诗的心情和环境,只有身处大观园,才能让史湘云的诗感如泉之涌。已经身为人妾的香菱进园后,对宝钗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教给我作诗罢”,整天不是读诗就是写字。一个入睡时手中还拿着诗本、口中不时呢喃诗句的美人,岂能不生生的疼煞人!

http://s5/mw690/001LupIjzy7mLN95pDS14&690
    且不说李纨、迎春、惜春几位不善诗词的都能附和一二,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入园者,无不以诗词表现自我。妙玉能与黛玉湘云烹茶对吟,早在十八回就有极通文墨的伏笔。贾母、薛姨妈等在园中行乐,行的是诗词形式的牙牌令,就连刘姥姥也“诗兴”大发,作了一首田园歌。王熙凤自然也不能例外,于是在芦雪庵便有了“一夜北风紧”的粗句,这完全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口语,若太雅,便不是凤姐。

大观园中随处都有诗歌,不仅仅是写在文本中的诗词歌赋,还有很多活化在美景韵事中的诗句。二十八回“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有诗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六十二回湘云醉眠芍药裀活化出卢纶的“醉眼芳树下,半被落花埋”,五十九回“(黄金莺与蕊官)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即景。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又何尝不是王熙凤的“一夜北风紧”,当然这既不是美景也不是韵事,而是摧残美的风刀霜剑。

http://s2/mw690/001LupIjzy7mLNYwJW121&690
    不仅仅是写出来的诗词歌赋,唱出来的昆曲同样丰富了大观园的艺术内涵。二十三回艳曲警芳心,第一次葬花后的林黛玉在大观园的一角细细的品了一曲《牡丹亭.游园》。《游园》的春景荡漾起杜丽娘的思春之情,一句句婉约哀怨的唱词随风飘进园来,袅绕在大观园的春色之中,林黛玉的爱情之花就此绽放。在林黛玉的爱情路上,有长歌一曲《葬花吟》,有痛彻心扉的《题帕三绝》,有愁绪难解的《秋窗风雨夕》,也有悲哀至绝的《桃花行》。读林黛玉的诗词,句句可歌字字皆泪,只不知为书中人泪?写书人泪?观书人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