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全龙浅谈中华武医——道武医(6)
(2010-08-19 06:45:44)
标签:
反应区病色准头医经中华武医武医正骨健康 |
分类: 修改文章 |
道武医讲面部的天庭,是人体头部和面部器官组织的反应区,这一区域如果出现病色,说明头部或面部出现了病变。天庭直下,眉心区域之上的这一块范围,称之为“阙上”,是人体咽喉的反应区。这一区域如果出现病色,则反应咽喉区域器官组织的疾病。两眉之间的这一区域,既称之为“眉心”,又称之为“阙中”,它是肺的外部表现区。如果这一区域出现病色,则说明肺脏的病变。从阙中直下,是鼻的根部,也称为“山根”,古称“下极”,此地是心脏的外部显象区。当此处出现病色时,反应出心脏的内部病变。
面部的颧骨,是面部东西两地的最高点,相家将其称之为东岳、西岳二山。它们处于面部的中上部,是双肩的反应区。从颧骨最高点向耳垂方向连接一条斜直线,分布着人体的臂区和手区。医经中以一个"后"和"下"字将其位置阐明。目内的上方,正是阙下的两旁,是膺乳的反应区,胸部的高处为膺,膺乳区泛指胸前区。颊的外侧称为绳,是人体背部的反应区。“牙车”是指牙床,牙车的上方是股部的对应区,正牙车区是膝关节的对应区,依次向下分别是胫部、踝部和足部的对应区。“巨分穴”位于法令纹的口角外方,是股内侧的对应区域。“巨阙穴”位于颊下曲骨处,对应于髌骨。这些反应区都是躯干和四肢关节的对应区域,诊断时不可不明。
掌握了五脏六腑以及躯干四肢在面部的不同对应反应区,这是望面诊断学的基础。还应当掌握运用阴阳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施治。阳亢则滋其阴,称为用阴调和阳亢之气;阴寒则要用阳补其火,称之为用阳调和阴气。如果既能明白部位,准确地诊断,而且能活用阴阳辨证施治,则万举万当,准确无误,应手愈病。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更进一步,"能区别左右,是谓大道"。区别左右,是指智、慧同工,阴阳同观,太极一体,而能穿越太极弦,洞察太极图左右两侧,辨识病因的本因、内因以及外因,这就是道医的水平。“男女异位,故曰阴阳”,男性和女性在面部辨病,要区分阴阳的不同,男子以左侧面部为主,女子以右侧为主。能够辨别阴阳以后,还要进一步能够观察气色的润泽和枯夭,能全面做到这几点,才能称之为良医。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为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深浅,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