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兰拦海大坝的绿色经济

(2009-12-10 21:34:28)
标签:

荷兰拦海大坝

绿色经济

坝体

低碳

梅斯兰

杂谈

分类: 新闻

荷兰拦海大坝号称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太空用肉眼看到的人工建筑。为了抵御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和海潮袭击,拦海造田,荷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三角洲计划”,耗资75亿欧元,用几百公里长的拦海大坝、水闸和运河,构筑起贯穿整个西部海岸线的海防工程。

在环保意识和低碳经济盛行的今天,以抵挡“万年一遇”海潮风暴标准设计的荷兰拦海大坝,却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拦海治水

站在奥斯特西尔德大坝上,1953年1月那场决堤的海潮惨剧仿佛还历历在目,1800多人被汹涌而入的海水淹死。如今,这里建起了3道拦海大坝,十几公里长的钢筋混凝土坝体,62道可升降的铁门将海水牢牢锁住,铁门以西,就是低于海片面以下6、7米的荷兰低地。

据荷兰政府提供的一份数据,到本世纪末,北海的海平面将上升0.65米到1.5米,全球气候变暖将让荷兰人世代生活在海洋的阴影下。为了应对危机,荷兰人只能建造更高、更稳固的拦海大坝。在1997年建成的梅斯兰大坝前,2道可开启式扇形浮动钢结构坝体高达22米,400多米的长度相当于一座埃菲尔铁塔,重量却是埃菲尔铁塔的2倍。除了坝体坚固外,整个防洪过程还融合了航运、电子监控、预警、疏散、环保等多种功能设计。

 

低碳经济

从梅斯兰大坝以东约30公里,就是它所保护的荷兰经济命脉——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由于现代航运的超大型货轮无法进入鹿特丹河道,鹿特丹在西部建起了一个全新的深水港。旧港区4000公顷的空闲土地则重新规划,成了低碳经济的试验田,许多以环保科技研发为目标的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已经进驻旧港区。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城市,鹿特丹制订了在2025年碳排放量削减一半的目标,并争取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

为了应对洪水和内涝的威胁,鹿特丹还试验地开辟出面积达50公顷的浮动房屋社区,在河道上建造浮动住宅,能够根据河水涨落自由上下浮动。在旧港区内所有的新建住宅及办公楼内,地基下均建有储水槽,许多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园内也设计有蓄水池,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吸纳雨水。

 

退田还海

环保科技的日益进步让荷兰政府意识到,治水,光靠堵还不行。拓宽河道,海岸以沙为墙,甚至炸坝退田还海,种种生态化的设计,让荷兰拦海大坝变得越来越“绿色”。

在泽兰德省,荷兰政府近日决定,将一块1907年围垦出来的面积为300公顷的洼地淹没,回归大海。这是根据荷兰与比利时2005年达成的一项协议,一方面拓宽疏浚斯凯尔特河,让超大型货轮能够进出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同时恢复这一地区的海洋湿地生态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