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蒙台梭利园学习如何教给孩子适合的生活礼仪

(2013-03-22 09:05: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品格教育学堂
是孩子不听话,还是您没有找到对的方法?蒙氏的生活礼仪教学,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2岁到6岁的幼儿正处于社会规范的敏感期。此时的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肢体动作都充满好奇,并会学着模仿和学习。如果在这时候能给孩子在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方面的正确指导,则可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与人为善的社会行为。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幼儿园就学期间,因此,园里的礼仪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蒙台梭利园的儿童经常独自工作,因此有些不了解蒙台梭利教育精神的人总认为蒙氏儿童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互动的社会行为。事实上,大部分到过蒙台梭利园的人,都对孩子“举止优雅,待人和善”的行为留下深刻印象。

蒙台梭利也曾指出真正的社会团体生活绝不是全班同学排排坐好,听老师说话或户外教学时全体出游同乐,而是以和谐有序的生活为追求目标,人人举止得体,并且会因尊重、体谅他人而产生自发性的自律行为。所以蒙台梭利强调,如果社会生活没有适当的教育作为基础,言行就不可能自然得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和谐。而年幼的孩子并不了解如何“做好”这些得体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导孩子学习适合的社会行为,将多次练习的正确动作融入日常生活中,便成为蒙台梭利生活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打招呼时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也是孩子入园或回家后必须做到的基本礼貌。打招呼时应面带微笑,正视对方后再点头向对方问好,“老师好!”或“妈妈好!”大人在接受幼儿的问好后,务必记得要微笑回礼。

开、关门

幼儿活蹦乱跳的天性常使开、关门成为“惊心动魄”的噪音来源。而门的开、关训练除了能使孩子养成轻声开、关门的好习惯,也能使大、小肌肉得到充分的练习,并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在进入别人的房间时,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在慢慢地将门打开。这个动作,孩子最常犯的错误是在转动把手前就想把门打开,因而浪费了力气,也造成不雅的动作。父母或老师在指导的时候需注意“先转动把手——稍微打开门——把手放回——将门拉开”的分解动作。

起立和坐下

起立和坐下的动作最容易看出一个人是否举止合宜。坐下的要诀是先以双手将椅子轻轻提起到适当的入座距离(桌椅间的距离以身体可进入的空间为准),先站在椅子左边,向前略倾身(女生若穿裙子,此时须双手压住裙摆),缓缓坐下,再慢慢左转至前方。坐姿须挺直背脊,臀部坐满椅面,腰微贴住椅背坐正(孩子通常会坐得太浅,一旦身体向前倾,椅子就会跟着翘起,不但危险,也易使脊背疲劳)。

请、对不起、谢谢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免不了需要请别人帮忙或犯无心的过失,这时候感谢和道歉便是最好的润滑剂。除了教育孩子说“谢谢”、“对不起”,也要提醒孩子当别人说“谢谢”时,要回答“不客气”,别人说“对不起”时,要回答“没关系”,这才是友善的表现。而情人帮忙时,务必说“请”字。

咳嗽、打哈欠、打喷嚏

最不雅的动作莫过于对着他人张开大口,因此必须教导孩子在咳嗽或打哈欠时,用双手将嘴巴遮住(咳嗽时须侧身)。打喷嚏时宜双手用卫生纸遮住鼻翼两侧,稍微轻压(擤鼻涕时,应教导孩子先擤一测,再擤另一侧)。

洗手间的使用

正确地使用洗手间,不但能维持环境的卫生,也能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使用权益。使用洗手间时,幼儿最常出现的疏忽是未敲门就闯入、忘了冲水或者没讲手洗干净。值得注意的是,幼儿通常不会控制水龙头的出水量,不但浪费了水,也会因为水花四溅而弄湿地面。因此,如何把水龙头扭到适当的水量,已经使用后记得关紧水龙头并在擦干手后离开洗手台,这些都是必须告知的。

递交物品

将物品传递给他人时,必须注意要拿稳物品,眼睛注视对方,等对方接受后,才能将手放下。这时,受方应该记得说“谢谢”,传递者也应回答“不客气!”如果传递的物品为(刀尖)的一边朝向传递者,刀柄朝向受者,小心地交给对方。

用餐礼仪

幼儿拿筷子、碗的肢体动作会随着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而趋于熟练、优雅。不过,在人用餐时更须注重礼仪,包括饭前洗手、整理仪容、耐心排队取食;用餐时轻声嚼食,不喧哗、不敲打餐具、不挑食;饭后清理桌面,轻轻将椅子靠拢,并向其他还在用餐的人说,“大家请慢用。”

观看别人工作

蒙台梭利园的儿童在观看别人工作时,都会保持一定距离,静静地在一旁看。如果想参与别人的工作,会先说,“请问我可以坐在你旁边吗?”或“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等到对方允许后,才能加入。如果被拒绝,就必须离开,不可争吵。

打断别人说话

当别人正在说话时,想要插话或打断别人说话,应该先斟酌事情的缓急,如果有急事,无法等到对方说话完毕,则应该表示,“对不起,我有重要的事,可以打断你一下你们的谈话吗?”如果事情不急,最好稍后再说。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礼仪

反复练习,逐渐减少提醒的次数。孩子在学习新行为时,需要有人提醒,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才能养成习惯。但提醒的次数应逐渐减少,免得因成人过度唠叨而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给孩子机会学习

当孩子知道如果表现得体的言行时,就应该给孩子表现和学习的机会。例如,当家中有客人来访时,可以让孩子扮演小主人,向客人问好,为客人倒茶。这样,孩子良好的习惯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个性的一部分。

避免用否定的语言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言行时,避免使用“不要”这类的语言,而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例如,不要说“不要用力关门”,应该说“请轻轻关门”,并且要注意纠正孩子行为时的态度,避免皱眉、叹气等不耐烦的表情。

以身作侧

在督导孩子举止优雅时,应先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当您有求于孩子的时要说“请”。小孩子对行为的对错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只以行为被接受与否作为依据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因此,父母对孩子要求的常规务必坚持。当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时应多予赞赏,孩子会因被接纳而持续做下去。

教孩子尊重他人

礼仪的练习和方法的提示,只不过是播种工作,何况人与人之间的应对进退,远不止上述所列简单的10项。要真正开出礼仪之花,必须要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对方的感受。当孩子拥有了一颗能体贴和尊重他人的心时,才能做出真正发自内心的礼貌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