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秋伊始早防“燥”

(2009-08-07 15:25:14)
标签:

养生

时尚

美食

文化

中医

节气

休闲

教育

健康

分类: 起居有常

今日开始进入立秋,立秋即是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秋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具体该怎么应对呢?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中医曰:“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根据秋季的发病特点,我们必须增强防病意识,适应气候变化,努力避免秋燥伤人,防止外邪侵入。早秋气温虽高,但温差较大,昼热夜凉,需注意增减衣被,不可贪凉露卧,尽量不用空调风扇;中晚秋气候逐渐变冷,需注意保温,加强饮食调护,保持心态平衡。早秋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类的物品,如百合、银耳、水果、西洋参等,中晚秋多用温补食品,保持心态平衡,尤其老年、高血压患者,更须防止因情绪激动而诱发中风;重视适度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例如晨起锻炼健身,打太极拳,做气功,按摩迎香穴等方法,都是秋季保健的好措施,目的在于通过调动体内积极因素,达到御邪抗病。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4/4a77ae08_bdac4.jpg
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相关阅读:依然养生

          回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