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高人》报第186期头条文章——奋斗者创造美好未来

(2014-09-17 09:32:25)
标签:

佛学

奋斗

我们

志高

对手

分类: 浩谈企管

《志高人》报第186期头条文章

奋斗者创造美好未来

这些年,我们经常听到有著名的政治家、专家、学者说,21世纪是亚洲大有作为的世纪。是的,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诸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均展现了远远超过其它地区的蓬勃生机,而中国成为了亚洲崛起的镇海神针。在经济竞争领域,虽然欧美国际品牌及企业利用其惯性优势在传统竞争领域仍然大行其道,但在新经济以及新旧经济融合领域不再具备绝对优势,如华为、中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联想、三一等诸多中国品牌成功登上并闪耀于世界舞台。中国的正在成为世界的,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就制冷及家电领域而言,经由包括志高在内的中国企业多年耕耘,如今正在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及中国智造的伟大跨越。当然,与很多其它行业优秀企业及同行业优秀企业相比较,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微不足道。这里的微不足道,既是与优秀标杆比较,也是与我们的追求和目标比较;既不是自谦之辞,也不是自贬之辞,而是客观真实的判断。既然我们仍然微不足道,又怎么会有沾沾自喜的资本呢?

所以,在这里,我特别想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思想是“奋斗”,如何让我们的企业更愿意奋斗,如何让我们每个人更有力量,如何让每个人在奋斗中找到喜悦和幸福!

一、奋斗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自我成长的利器

在刚刚过去的2014冷年,志高依然保持了稳健发展的势头。但是,我们不要总是与自己比,更要与同行比。我们要看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已经跟不上时代,“顺水行舟,不快则退”才是真实写照。这几年,虽然剩下的行业品牌越来越少,个别小品牌无法兴风作浪,但前十强品牌的座次却并非不可更改!大家都在进步,如果我们进步少一点、慢一点,就很有可能被对手超越!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时之得失也算不了什么,但如果我们不重视得失,不去分析得失背后的规律,不去寻找赶超的方法、措施和策略,一时得失就会变成永恒的差距!甚至会造成“一步失误,全盘皆输”的恶果!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没有危机感和行动力,企业就不可能铸就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就不可能有实力迎接对手发起的挑战,更不要说主动向对手主动发起进攻!在这个瞬息万变、全球化竞争的时代,没有永远的安全避风港,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成功资本,只有持续的与时俱进和主动变革!

我一直认为,对于任何企业,不管它有多优秀的人才、多优秀的机制、多完美的制度、多充沛的资源,但如果没有了奋斗的文化基因,一切的结果都将归于零。围绕2015冷年,公司从战略管理和平台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各层级主管是否已经切切实实地行动起来了呢?对于2014冷年的得与失,我们是否做了客观分析与科学总结呢?做了分析和总结之后,我们是否提出了改进建议及行动计划呢?持续的成功,总是建立在客观分析与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不能总是离开母体和基础玩新的一套!就像我们选择业务领域,不能看着哪个眼前很赚钱就做哪个,一定要充分发挥已经有的优势!当然,我不反对开拓新的业务,但我主张,无论做什么,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做得怎么样?能做得比别人更好吗?如果不能,我们还有必要去凑热闹吗?如果我们决定要去做,就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只有全力以赴地做好,对手才会让出市场,客户才会发自内心地信赖我们!我们千万要切记,市场份额不是固定属于谁的!它可以属于我们,也可以属于竞争对手,关键是“谁更有能力、谁更有意愿、谁更愿意下功夫,谁更有耐心”。

二、奋斗是成功的基础,向老师学习和持续改善同样重要

过去20年,志高之所以能取得点滴进步和成就,与那些已经消失的同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国际企业相比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保持了艰苦奋斗、永不服输的作风。当2015冷年以它不可阻挡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发扬和夯实长处,持续改善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冠军精神,必定会迎来更佳的机会和更好的未来。

对志高而言,我们一直倡导对手就是老师。事实上,不仅仅对手是我们的老师,凡是做得好的优秀企业,都应该是我们的老师。老师不分国家、行业、宗教和种族,我们一定要有这种胸襟、气度和高度。譬如,公司正在推行的精益生产,其管理理论和方法正是来源于丰田汽车。这家众所周知的丰田汽车公司,它的成功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益生产,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乐此不疲的改善。丰田最多的一年可收到3000多万条改善建议,最少的一年也可以收到800多万条改善建议。正因为倡导持续改善文化和精益行动,造就了丰田汽车世界销量第一的地位。事实上,除了丰田汽车外,丰田财团旗下还有丰田自动织机、丰田通商、爱信精机、日本电装等企业均进入世界了五百强。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不能守株待兔。我们倡导艰苦奋斗,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不是为了奋斗而奋斗,一定要明确目标、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人认为,丰田的精益不是轻易可以学来的;而有些优秀企业干脆对外宣称,我们的东西,你们只能学到皮毛,不可能成功复制。是的,任何长处和优点不是那么容易能学到手,但不去学,不下决心学精学透,当然是学不好的!我们一定要相信人类的学习潜能,更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能力有足够自信。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将它们的长处发扬光大,同时要有力争登峰造极的勇气和信心,要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和突破;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只会亦步亦趋地跟在老师们的后面,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要形成自己的方法论、经营思想和管理哲学体系,要坚决摒弃浅尝辄止和吹嘘卖弄的作风。

三、奋斗是极难的事情,内心强大才能享受挑战

奋斗,说起来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奋斗下去,是一件极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也知道,任何一个人要保持每天奋斗是很难的,但如果是一群人在奋斗,坚持下来的成功机率却要高很多。每个人都知道,不奋斗是很容易的事情,谁都愿意坐享其成。但是,如果我们丢失了长期奋斗,就不可能获得持续成功,企业的处境自然只会越来越艰难,哪里还会有未来可言呢?成功的人总是坚持目标,坚持奋斗;失败的人总是没有目标或放弃目标,放弃奋斗。所以,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最根本的因素就在于是否拥有强大内心!对于拥有强大内心的人,战胜挑战就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坚持奋斗只是最起码的要求!

志高的目标是成为持续成功的企业,所以,我希望每一个志高人都要成为内心强大的人,都要能够从接受挑战中找到快乐,都要掌握从战胜挑战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我相信,真正能干的人,不会过多地察言观色,不会去计较别人对待自己的情绪好坏,不会过多地计较工作的肥瘦难易,只会在做事上如何更认真,只会专注于如何把事做得更好,实实在在地下功夫。而那些无能的人,总是“苛于责人、疏于律己”,不仅在工作上挑肥捡瘦,做事时马虎大意,而且经常把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试想一下,若是经常处于负能量状态之下,我们怎么会有优秀的表现呢!

因此,对于正贡献和负贡献的人,每位主管要经常进行评价和筛选,必须用透明的机制淘汰一部分不合适者。我们不要以为,淘汰人就是很残酷的事情。做老好人,固然可以缓解当前矛盾,回避眼前问题。但是,我们想想,不淘汰人,只会让人更懒惰,只会让人放弃自我!更要命的是,如果因为一时心慈手软,不愿意采用机制淘汰的方式优化组织和激活组织,对绝大多数人或企业组织整体利益就是不负责任,那么就会得不偿失!若是如此,企业哪里还需要经营!当然,对于现在做负贡献的人,我们要多一些帮扶、指导和关心,尽可能转化这些做负贡献的人,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让他们看到前面有更多可能性,帮他们找到出口和出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一定可以超越自己、超越对手!每一次超越,不管是超越自己还是对手,都会是自信、信誉和信任的积累,更是成长和成果的积累!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面对种种困境时,他曾经说过,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而我认为,无论是成为主人、主宰,还是成为舵手,我们都要勇敢地奋斗!与其放纵颓废,不如放手一搏!在我们的眼中,没有经历过奋斗的人生,那是残缺不全的人生,那是毫无活力的人生,那是令人绝望的人生,那是没有鲜艳色彩的人生。只有奋斗,它能赋予我们希望;只有奋斗,它能赋予我们荣耀;只有奋斗,它能赋予我们无悔人生!志高不是任何个人的私产,它是全体志高人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只要我们敢于自我否定,敢于自我革新,敢于积极行动,敢于持续付出,就会顺顺利利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未来的挑战或许会更大,未来的困难或许会更难,但我们团队的士气会更高昂,我们的实力会更强大!伟大从来不靠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续的进攻和持续的奋斗!任何有形的物质资源,都要经由人类的智慧和奋斗而流光溢彩!奋斗的文化就是无形的资源,也是无价的资源!不管未来我们会有多么强大,也不管未来有多富裕,但我们不能抛弃奋斗的精神,不能抛弃最珍贵的财富!成功总是与奋斗结缘,持续的成功总是与持续的奋斗结缘!在这个志向高远的企业,我们因为共同的奋斗基因而结缘!我们因为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而结缘!

我相信,经过一代代志高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奋斗,志高必将成为一家伟大企业!而我们既是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创造者!这份荣光,属于全体志高人,属于全体合作伙伴,更属于选择和信赖志高的忠实用户!我们愿意通过努力奋斗,为忠实用户及所有相关利益者带来超出他们想象的高价值回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